词条 |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80年代以来,全省的服务体系建设带来的成效是明显的,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加快科技进步、疏通流通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较,全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尚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着服务网络建设不够平衡,服务实力较为薄弱,服务功能发挥不力等不足,亟需在农村改革中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发展。特别是90年代推行市场经济新体制以后,这种不相适应的矛盾更为突出,主要是农村分散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与实现规模化集约经营、传统农业低水平与现代农业高科技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解决这些矛盾, 加快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 全面提高农业效益, 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全省农村中一批“公司加农户”的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应运而生。其中有: 加工企业加农户、流通组织加农户、专业大户加农户、专业协会加农户、基层站社加农户、科研单位加农户等; 公司的所有制性质,既有国有、集体的, 也有私营、个体的, 还有股份合作制的; 公司与农户之间的联系, 既有紧密型、半紧密型的, 也有松散型的。至1994年, 全省各种类型的 “公司加农户” 争相涌现, 仅抚州地区搞得好的“公司加农户” 经营组织就有100多个。这种以 “公司加农户”形式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的历史时期, 对农业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面、综合、系列服务的最好形式。它标志着江西农业进入了融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产业经营方式与管理体制、发展市场农业于一体的整体推进的新时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