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房中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房中术道教道术。亦称御女术、黄赤术,来源于古代的巫觋。原本是讲房中禁忌及却病之术,后来道家托黄帝、玄女、龚子、容成公之名,倡男女合气,以为采阴补阳,还精补脑,以期增年益寿。北魏以后,一些道教流派已摈弃此术。 房中术古代方士所说的性方面的方术。房中为性场所,用以隐喻性行为。房中术盛行于汉代,为“方技”四门之一(《汉书·艺文志》中另外三门为医经、经方、神仙)。从马王堆出土的医书《养生方》及现存古代房中书的内容,可知房中术主要介绍性技巧以及在性行为中养生保气的技术。性生活技巧是房中术的主要内容,涉及到许多性知识(包括性心理、性姿势、性卫生等内容),旨在介绍达到性和谐与最大限度快感的方法。房中术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使人们通过性行为而长生不老。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据说就是多性交不排精。另一个目的是在性生活中避免损伤,增进健康。因此,房中术中也涉及许多性疾病方面的医学知识。从现存汉代房中术资料来看,早期的房中术是比较严肃的实用性方术书,不带淫秽色彩。唐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的色情淫秽小说,将一些寻求性刺激的淫秽描写也称为房中术,这与早期房中术是大相径庭的。 房中术中国古代性学。汉代时,主要是一种性生活卫生的理论和技术,也有性生活养生保健内容;隋唐之际发展为真正的性养生学;在道教中变成一种性的修炼法和一种宗教式“成仙之道”。内容广泛,主要有: 房中术道教修炼方术,亦称男女合气之术,或黄赤之道。原为讲求房中节欲,“还精补脑”的修炼方法。道教认为,男女交合,是阴阳和合之常,“阴阳不交,则坐致壅阏之病”,对人寿无益;但恣情纵欲,必然损人寿命,以至迅速死亡。所以一要讲求交合方法,二要注意房中节欲,三要实行房中禁忌,如醉饱、劳累、喜怒、忧惧过甚,以及大寒大暑大风大雨之时,皆不宜行房事。道教认为实行此术,可以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不死。房中术渊源于战国方术,张道陵创五斗米道将此术引为修炼方法。东晋中后期上清派、灵宝派皆轻视房中术,此后房中术转衰,并渐变为猥亵淫秽之术,遂遭道士和公众之唾弃而趋消亡。《正统道藏》所收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卷下《御女损益篇》是现存较详之著作。 房中术道教名词,方术之一。中国古代性卫生、性心理和性技巧总称。道教认为,男女之间要有阴阳之交,掌握得当可以健康长寿。反之,则损寿伤身。 房中术道教名词,方术之一。中国古代性卫生、性心理和性技巧总称。道教认为,男女之间要有阴阳之交,掌握得当可以健康长寿。反之,则损寿伤身。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