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二) 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户投入农业的资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二) 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户投入农业的资金

农村体制改革后,农户家庭成了一个新的农业投资主体,这是农村投资机制的一个重大变化。农户资金投入分为两部分:❶农业经营费用支出,包括种籽、肥料、农药、中小农具、排灌费等;
❷为改善生产条件或扩大再生产而投入的资金,包括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自行修理农田基础设施等。1983、1984年两年,农民家庭用于农林牧渔业经营费用占家庭经营费用总支出的比重,分别达到91.8%和90.7%。农民家庭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也逐步增加,1981年人均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为1.45元,到1984年增加到9.47元。
从1985年开始,农民家庭对农业的资金投入逐步减少,农户用于农林牧渔业经营费用支出占家庭经营费用总支出的比重,1985年降为88.5%,1987年降为80.3%,1992年又降至75.7%。其中,1986、1987、1989年3年农户的农林牧渔业经营费用支出,剔除当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因素,均比上一年减少。据1991、1992年两年资料分析,农户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绝大部分都用于住宅建设。农业投资所占份额仅占1/10强。在生产性投资中,家庭工业投资和交通运输业投资比重在上升 (表2-2-5)。

表2-2-5 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年份
项目
19911992
全部固定资产投资
(一)生产性投资
其中:农业
工业
交通运输业
(二)非生产性投资
其中:住宅
100.0
21.9/100.0
13.3/60.8
3.4/15.7
4.1/0.4
78.1
74.0
100.0
24.5/100.0
10.2/41.4
5.0/20.4
8.1/32.8
75.5
74.4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6: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