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畜牧业生产方式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二)畜牧业生产方式大牲畜从1954年农业合作化开始起,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一直保持集体饲养。在养猪生产上,先后于1958—1959年和1970年兴起二次集体养猪高潮,但由于缺乏物质条件和饲养管理经验以及饲养员缺乏责任心,造成全省生猪存栏量锐减,给发展养猪事业带来巨大损失,到1980年集体养猪基本解体。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党在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许多有经验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户,在户养的基础上,办起家庭饲养场,逐渐发展形成一批专业户和重点户,使畜牧业生产向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转变。自198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把畜牧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和支柱产业,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针对畜牧业各阶段特点的配套政策和技术服务,尤其在改革畜牧业管理体制,增加畜牧业投入,强化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对全省畜牧业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的长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全省畜牧业规模养殖已逐步发展起来。到1995年全省共有畜禽饲养专业户322 499户(见表3-4-3)。 表3-4-3 1995年畜禽饲养专业户情况 单位:户、万头、万只、群、吨、万元
在重点户、专业户发展的同时,涌现出一些规模较大的饲养场。1995年,全省千只以上养鸡场达8 000多个,万只以上养鸡场近200个,10万只以上养鸡场36个;千头以上猪场近300个,万头规模的猪场80多个。全省养牛、养羊也开始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其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跻身于国际市场。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