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四)干热风灾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四)干热风灾害

干热风,群众称“干旱风”。因连续高温、低湿、风力大三要素造成大量蒸发,是安徽小麦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年均损失小麦0.5亿~1亿千克,严重年份多达1.5亿~2亿千克。全省干热风日数北多南少:轻型和重型干热风以砀山、涡阳、亳州为最多,年均有4个干热风日;灵璧、泗县3个左右;阜阳、怀远有2个左右;江淮之间地区几率较低,一般两年一遇,再往南几乎未有出现。全省干热风集中出现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占干热风总日数的80%以上。干热风持续天数以1~2天为最常见,沿淮大部和淮河以南地区最长持续天数少于5天,而淮北大多数地区则超过5天,宿县最多曾达8~9天。


(四)干热风灾害

干热风,俗称“西南火风”、“旱风”,由于高温、低湿、风力大,造成大量蒸发,是山东5、6月出现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年均可损失小麦3—5亿斤,严重年份多达数十亿斤。
干热风可分3类:❶高温低湿型,以大气和土壤共同干旱危害为主,风起加剧危害的作用,影响山东小麦生育后期的开花灌浆;
❷雨后青枯型,特点是降小雨后骤晴形成高温大风,造成小麦青枯逼熟;
❸高温多雨型,多发于春季雨水较多期,进入5月下旬持续高温,使麦株蒸腾加速,失水严重而致害,一般低洼地重于平原,更重于沙丘地。
干热风的地理分布有两个特点:❶影响范围广。高温低湿型天气全省各地年平均出现3—5日,干热风过程次数各地累年平均0.9次;
❷干热风危害程度自东向西、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加重。鲁西北、鲁西南和鲁中山区北麓受害较重,鲁西北、鲁中南出现较频繁。上述地区年平均日数4—7天,连续两天以上的干热风平均1—2年一遇;胶东半岛西北部平均2—3年一遇;潍坊大部和临沂东部3—5年一遇;半岛东部及东南沿海一带较少。
按重、轻、无三种干热风年强度分析,1953—1990的38年中,1953、1955、1956、1958、1960、1962、1964、1965、1967、1968、1972、1973、1974、1979、1980、1982、1983、1987这18个年份为重干热风年,部分地区减产20%—30%,严重的达50%; 1959、1966、1971、1975、1978、1981这6年为轻干热风年,减产10%左右;其余年份为无干热风年。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