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般药材的采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一般药材的采集分类:【世界民俗】 采松子采松子是关东人传统的采集习俗。关东松树极多,果实俗称松子。松子多油,松软味香,为人所喜食,亦可入药,有滋补强身之功效,中药名称“海松子”。清廷每年都要从东北征收大量松子入贡。“皇上御前早,晚膳一年添用松子金石八斗四升三合七勺五抄”,清乾隆皇帝,曾写有《松子》诗: 窝集林中各种松,中生窠者亦稀逢。 大云遥望铺一色,宝塔近瞻涌几重。 鲜切蚌含形磊落,三棱五粒味甘浓。 亻屋亻全 ① 曾遗尧弗受,小矣子房学步踪。 这里不但说食松子可以长寿,还对松子的自然生态描述得极为清晰。松子是针叶树红松的种子,结子者俗称“果松”,无子者俗称“杉松”。红松结子最多,大如莲子,质量佳美。松子上尖下粗,有三棱,长在松塔中,每塔数十粒。长三五寸,大者多尺许。层瓣鳞砌,每瓣内各藏一粒种子,熟则瓣开子落。子呈茶褐色,去其坚硬外壳,食之清香可口。松塔,每年五六月间开花,十月成熟,平均每隔三年大收一次。主要采集工具是长杆子、铁钩子、黄皮布袋。采松时,用钩将松塔从树上钩落。 采蜂蜜清代采贡蜜按贡额主送,多者则赏,少者则惩。康熙年间,准许蜜丁一年采蜜,一年采参。嘉庆年间,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旗丁490人,完成蜂蜜2000公斤。采集时间从寒露开始,至次年清明节结束。采集方法比较简单,发现野生蜂巢时,须头戴面纱罩具,身穿老羊皮袄,手戴罩套,赶走野蜂,使用木勺或铁勺取出蜂蜜装入坛内或篓内。 捉哈什蚂哈什蚂学名田鸡,盛产于长白山系溪谷之中,遍体光滑,尻无窍并不辨其雌雄。土人云,雄者值山中新雨后,腹生涎沫,雌雄常粘合,虽力劈不解,即其交尾时也。特不知其孵卵之故,饮而不食,无排泄器,故寒霜既降,辄膨胀死。剖之,满储黑粉如石炭之屑,惟两肋具肥晶莹白,有脂肪质,熟食味鲜美。医者云:性滋阴,可当补剂。而《本草纲目》未见其名,古人诗词亦未有咏之者。有谓此物饮参水而生,故哈什蚂所在山,必产参云。 采山归来(王明霞 摄) 采桦皮白桦喜光耐寒,桦皮外表白如敷粉,内皮深黄如粟,内部构造十分特殊。桦皮不仅可做船,大者能容数人,小者挟之而得;遇水则渡,游行便捷;建造房屋,缝制桦皮斗、桦皮桶等各种器物以及以桦皮代纸,写诗作画,以桦皮为烛,燃烧后,火光昭昭,且能散发清香气味。桦皮具有止咳、祛痰、平喘和抗菌作用。临床可用它医治急性扁桃体炎、气管炎、肺炎、肠炎、痢疾、乳腺炎等,外敷可治烧伤、烫伤和痈肿疮毒。清代居于林区之人家,剥取桦皮乃是他们重要的采集活动。《大清会典列则》卷12载,仅宁古塔一地,每隔一年就要进贡桦皮7200张。 采剥桦皮多在五六月间,这时桦皮水分大,容易剥取。剥取时,先用利器在桦皮上下横着各划一道深痕,再竖着也划一道深痕。然后用利器之尖顺着坚痕一排,再用手一掀,就可使整块桦皮脱落下来。剥下的桦皮要放在污泥之中,俗谓之“糟”。数日之后取出曝晒,白而显花纹且有一定形状者为佳品。 采山葡萄山葡萄果实较小,呈圆球形状。果皮颜色黑紫,稍具蓝色果霜,望之如珍珠、玛瑙,艳美欲滴。山葡萄对于贫血症、低血压、消化不良等病患,皆有一定疗效。山葡萄酒中的多种有机酸,对人体消化液的分泌有促进作用,其中所含多种维生素、肽物质,可增强体质。山葡萄根、藤具有祛风止痛功效,可治头痛、胃痛、腹痛、烦热口渴、尿路感染、小便不利等症状。采摘山葡萄须在霜降后进行,霜降前采摘的山葡萄酸涩不可食。 草苁蓉俗称不老草。紫褐色,寄生,通体不见一点绿意,但也开花、结果、繁衍后代。草苁蓉为名贵药材,它所含的生物碱等化学成分,具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的功效,常用来治疗肾虚阳痿、腰膝冷痛、小便遗沥、妇女崩漏带下等病症。草苁蓉埋在地下部分的根状茎肥厚、硕大,它连着寄生的根,从中吸收营养;地上部分的茎挺直,粗细似拇指,褐紫色,鳞片状的三角形叶子,密生在茎的底部。它的花也是紫色的,许多朵小花构成穗状花序。每年七八月间开花,八九月间结果,果实成熟后,生出许多颗粒细小的种子。每年十月份开始采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