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丁村遗址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丁村遗址

分类:【传统文化】

旧石器中期文化典型遗存之一。在今山西省襄汾县丁村一带。南北长约11公里。1954年始发掘,出土属同一个十二、三岁儿童门齿两枚、臼齿一枚,距今时间约10余万年。门齿齿冠舌面仍有明显舌面隆突和指突状,然已不如北京猿人复杂;中部低陷呈铲形,与现代黄种人较接近。臼齿咬合面纹理结构亦介于猿人和现代人之间。命名“丁村人”。同时出土石器2000余件,原料多系黑色角页岩。一般均较粗大,以碰砧法为主,打制技术较前进步。类型多样,有单边砍砸器、多边砍砸器、多边形器,三棱大尖状器、鹤嘴形厚尖状器、小型尖状器、刮削器等。三棱大尖状器最具特色,专称“丁村尖状器”。石球多用质软石灰岩打成,加工较细致,定型,重量一般在500―1300克。命为“丁村文化”。1976年又发现丁村人约两岁小孩右顶骨化石一块。较北京猿人小孩顶骨薄,显示了人类体质的进步。现丁村旧石器遗址群共有20多个地点,少数属初期、晚期遗存。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丁村一带,为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群。1953年发现,1954年以来多次进行考古发掘。出土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主要为多种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存有三枚“丁村人”牙齿化石,年龄约十二、三岁;幼儿顶骨化石一块,性质与牙齿性质相符,均属早期智人,其形态介于北京人与现代人之间;石器地点11处,石制品2000余件,石器性质与早期相似,以三棱大尖状器最富于丁村文化特色;共生哺乳动物化石28种,如德永氏象、印度象、水牛、河套大角鹿等,其时代当属晚更新世早期,其时气候较今明显温暖。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的石制品,一类是以角页岩直接打制的粗大石器,一类是以燧石为主要原料的典型细石器;共存多种脊椎动物化石,有鹿、马、牛、羊、獾、河狸等,经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26400年。丁村遗址群分布区域广,由日石器时代早、中、晚三期组成,时代跨度大,内涵丰富,对建立中国的旧石器文化序列,具有重大意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