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与酒有关的芳名雅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与酒有关的芳名雅号分类:【传统文化】 酒文化在古老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影响极为深刻,故历代不少嗜酒名士都有个嗜酒的芳名雅号。 如“六逸”、“七贤”、“八伯”、“八仙”、“八达”、“酒帝”、“酒龙”、“醉龙”、“睡王”、“醉公”、“醉侯”、“醉尹”、“醉士”、“醉翁”、“醉民”、“醉樵”、“醉吟野老”、“醉吟先生”、“醇甫”、“醇士”、“清凉居士”、“上顿”、“壶先生”,等等。从上天的神仙到地上的帝王,从须发飘逸的野老先生到满腹经纶的贤达学士,几乎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从这些雅号可以想见其性格为人。如晋山东兖州“不苟同时好”、为官清廉的“兖州八伯”羊曼(伯)、阮放(宏伯)、郗鉴(方伯)、胡毋辅之(达伯)、卞壶(裁伯)、蔡谟(郎伯)、阮孚(诞伯)、刘绥(委伯)。像羊曼,见王敦不正派,就不为他办公,天天饮酒,批评讽刺;阮孚“蓬发饮酒,不以王务婴心”。(见《晋书?逸光传》)王忱,自号“上顿”,以大饮为“上”。他做过荆州刺史,平时庄重威严,一遇上酒,则醉得连日不醒。(见《艺文类聚》卷四十八)唐李白于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淮、裴政、张叙明、陶沔沉饮徂徕山中,号为“竹溪之逸”;皮日休自号“醉吟先生”、“醉士”、“醉民”;白居易自称“醉尹”。宋种放,隐居终南山豹林谷东明荠,种秫自酿,弹琴饮酒自适,号“云溪醉侯”;欧阳修,自号“醉翁”;韩世忠自号“清凉居士”。西辽杨安儿当过天川皇帝,夜饮昼眠,人称“睡王”。明清官俞禺,自称“醉吟野老”,著有《醉吟野老集》。奉朱元璋之命修《元史》的张简,曾在酒席上参加写《醉樵歌》比赛,是写得最好的,自号“醉樵”。(见《明史?张简传》)无名酒徒,腰系酒壶,故称“酒壶”。 清多尔衮之曾孙塞勒,“(酒)气醺然”,人呼“醉公”。文人顾嗣立,海量无比,人称“酒王”,等等。从这些芳名雅号,不难看出都是一种精神寄托,反映出一种傲世嫉俗的思想情绪。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