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世俗神和行业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世俗神和行业神分类:【中国民俗】 喜神民间迎娶新人时要拜喜神。所谓喜神,就是吉星。喜神是一个抽象神,无具体形象(偶像、塑像)。如谁发了大财,或遇见什么好事,就说:“碰见喜神了。”结婚乃人生一大乐事,故人们把举行婚礼称为“办喜事”。一首古《四喜诗》写道:“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据说这就是民间吉祥菜“四喜丸子”的来历。“洞房花烛夜”是人间四大喜事之一。结婚人家喜欢在门上贴两个喜字,意为双喜临门。旧时,办喜事一定要拜喜神。白族在正喜日迎喜神,婚事毕送喜神。很多民族习俗,在结婚之日,新娘坐立须正对“喜神方”。据说这样婚后生活才会幸福。何谓喜神方?就是喜神所在的方位。于是,阴阳家就编造出一套推算喜神方位的“方书”。什么时辰,喜神在什么方位,都有说法。阴阳家推算出喜神的方位后,迎亲时轿口必须对着此方向,新娘上轿后,要停一会儿,叫做“等喜神”,然后才能起轿上路。 门神是民间流行最广的神碉之一。门神历史悠久。相传最早的门神,一个是神荼,一个是郁垒。他们手执苇索,驱除恶鬼。所以人们将他们的形象贴在门上,避凶祈福。《荆楚岁时记》云:“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唐以后,更为秦叔宝、胡敬德。据《三教搜神大全》记载,唐太宗患病,闻门外抛砖弄瓦,鬼魅呼号,太宗惧之。令秦叔宝、胡敬德戎装立门外以伺,夜果无事。太宗乃命画二人形象悬于宫门左右。后世沿袭,以此画像为门神镇邪。近代门神,虽仍称神荼、郁垒,或秦叔宝、胡敬德,然其形象,却大都画成白脸、红脸,而是一文一武。如今贴门神已不全是封建迷信,而是一种民俗文化,在欢度佳节和喜庆日子,它作为一种审美门画,以传统方式装门面,增添节日气氛。 灶神民间供奉的神碉。亦称“灶王爷”、“灶君”,专司人间烟火。多供奉于灶头。据说最初的灶神是位女神,主饮食之事。《庄子?达生》云“灶有髻”,司马彪注:“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后道书也说她是昆仑山上的一位老母,叫“种水老母元君”,汉代以后,才变成了男灶神。《淮南子?汜论训》云:“炎帝于火,而死为灶。”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以后,有关灶神的传说越来越多,出现了不同姓氏的灶神。据《荆楚岁时记》、《杂五行书》等书记载,灶神姓苏,名吉利,或姓张,名单,字子郭。其职权也逐渐扩大,由管一家饮食变为操一家生死祸福,并随时录人功过,打小报告,“一年一度上天白玉皇”的不太光明的神。《抱朴子?微旨》云:“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敬灶全书?真君劝善文》也说:灶王“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祭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据说,被举报者,大错则减寿300天,小错也要减寿100日,是很厉害的。所以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有的二十四)祭灶时,给灶王爷的供品中必有饴糖,好糊住灶王爷的嘴,他就不能乱说人们的坏话了。有的民族则认为灶神即祖神,如苗族等,每家都有一两尺见方,五六寸深的火坑,坑里置一铁三脚架作炊事之用,叫“火坑灶”,所奉的神叫“火坑灶神”。相传古代苗家迁徙时,路上要做饭,没有火,就派三个小伙子去寻火,三人好不容易找到火种,不料半路又遭遇大雨,三人紧抱一起,终使火种未被浇灭。后人为纪念三位祖先,就在火坑上置铁三脚架作为炊具。三脚架即按三位祖先紧抱护火的形象打造的,亦即三位祖神(灶神)的象征。故“火坑灶”至为神圣,每年过年都要祭拜,平时不许踩踏,不许烘烤不洁之物,亵渎祖宗。 财神民间供奉的神碉,主钱财。早先,民间有新年拜财神的习俗,拜年者,必先拜其所供之灯影。灯影者,外画财神,内点以烛,有八尺余,长者在中,左招财,右利市。云南民间所祀的财神,多为赵公明或关公,赵公明,即赵玄坛,亦称赵公元帅。因其身骑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赵公明原为道教中的神明,乃一虚构人物。《三教搜神大全》云:“赵元帅,姓赵讳公明,终南山人也。自秦时避世山中,精修至道,功成,钦奉玉帝旨为神霄副元帅。”据说他能驱雷役电,呼风唤雨,除瘟禳灾,买卖求财,使之宜利。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骑黑虎,周围常聚宝盆、大元宝、宝珠、珊瑚之类。民间相传他手下有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神,专司“迎祥纳福,追逃捕亡”。云南各民族供奉的赵公元帅,无论是农户或商户,多在祖先神前供其塑像,祭祖时一并祭祀。壮族师公祭祀时唱道:“赵都督来赵都督,一脸都是络腮胡,手拿铁鞭身骑虎,专送钱财专送福。”关公,俗称“关老爷”、“关圣帝君”,也是人们常供奉的财神。关公,名羽,字云长,历史上实有其人,他是儒、释、道共同尊奉的超级偶像,在民间供奉的神碉里,他是独一无二的“全能”神明。相传关公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乃至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等“全能”法力,故民间各行各业都崇奉他。民间供奉的财神像,不管是赵公明元帅,还是关圣帝君,旁边总要配以小财神招财和利市仙官。据说利市原是赵公明的徒弟,后被姜子牙封为利市仙官。所谓利市,就是走运、吉祥的意思。做买卖的人,谁不想获利!所以利市仙官受到人们尤其是商人的欢迎。每年春节,多将利市仙官像贴在门上,以图吉利,发财。 福神民间崇奉的神。福神源于福星。福星,即岁星,亦即木星。人们认为岁星能降福人类。俗云“福星高照”,后来福星逐渐人格化。东汉张陵创立道教,大力倡导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并宣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后这种说法一直流传下来。尤其“天官赐福”特受人们欢迎。于是人们就把天官作为降福之神来信奉。福神一身朝官装束,红袍,玉带,手执大如意,足蹬朝靴,慈眉善目,一位长者形象。民间年画中的天官图,笑容满面,手抱身带五个童子,童子手中分别捧着仙桃、石榴、佛手、梅花和吉庆鲤鱼灯等吉祥物。旧时,民间在农历新年时,多贴这种年画,以求天官赐福,现在过春节,人们喜在门上贴一“福”字,且是倒着贴,寓意“福到了”。 禄神又叫“司禄神”。禄指官职禄位。禄神源于禄星。《史记?天官书》云:“文昌宫……六曰司禄。”是说文昌宫的第六星为司禄之禄星。后来禄星在流传中又逐渐变成了禄神,是主管人间“加官晋爵”之神。因而特别受到“学而优则仕”的人的崇拜。旧时,云南在年节或喜庆时,多请戏班来唱戏。在正戏开演之前,总要加一台戏,叫“跳加官”,由一人扮演禄神或福神。此人身穿大红袍,面戴假面具,笑容满面,手持朝笏,走上戏台,绕场三周,不唱也不说。然后入场抱一东西出来,又绕场三周,边跳边向观众展示手中所持的红条幅,上写“加官进禄”或“天官赐福”之类的吉祥词。观众一片欢呼,就算禄神或福神降临了,然后才正式开始演出。过去在云南以“福禄寿”、“加官进禄”、“官上加官”、“加官晋爵”为题材的年画、风俗画、吉祥图案特别多。有趣的是,这类画常常使用谐音借字方法来表现,如以“鹿”寓“禄”,以“桃”寓“寿”,以“蝙蝠”寓“福”等。 寿神民间传说中司长寿之神。亦作“寿星”、“老人星”、“南极老人”、“南极仙翁”。寿神源于天体崇拜。《尔雅?释天》云“寿星,角元也”,郭璞注释:“寿星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曰寿。”司马迁《史记?封禅书》亦云:“寿星,盖南极老人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民俗以此星象征长寿,故名,并塑造为神,把他画成老人模样,白须,一手持杖,一手托寿桃,头部长而隆起;或挂在墙上,或靠沙发,或立案头,形象可爱可敬。寿星,也常作为对被祝寿的人的称呼。尊老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据说在东汉时,国家还将祭祀老人星(寿星)与敬老活动结合起来。在仲秋之月,“祀老人星于国都老人庙”。同时,在这个月,凡古稀之年的老人,“授予王权,哺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后来,老人寿诞时,常送老寿星一类的礼品,可以说是这种习俗的延续,如今,人们常把寿星与福、禄二星合在一起,合称“福禄寿”,他们象征福气、官运、长寿,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三位神仙。 子孙娘娘亦称“送子娘娘”。主生,为司育之神。白族常把她供奉在本主庙内,与“痘二哥哥”共享一炉香火。人们求子或小孩出天花,都要去祭祀子孙娘娘,祈求赐子并降福免灾。 木神鲁班木匠行业祀奉的神。鲁班,又名公输班。历史上实有其人。相传也曾制造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从,又相传他还发明战舟、木鸢、机车等木制工具和武器。剑川木匠把他奉为“祖师爷”、“木神”。剑川人说,剑川所以木匠如此多,是因为鲁班把墨斗和画签丢在剑川,是鲁班把他的木匠经典―――《木经》传给剑川人的缘故,剑川木匠,都说他们是鲁班的弟子,他们现在所用的墨斗、锯、角尺、木马等所有工具,都是鲁班留给他们的。据说,原来剑川木匠只会用直木头,不会用弯木头,后来鲁班在弯木上弹条墨线,他们按墨线或锯或刨,弯木头就由弯变直,成为能用的优质的建筑材料。又如,过去没有公榫母榫,盖房很费事,也是鲁班帮助他们解决的。因此,剑川木匠特别崇拜鲁班。每当剑川木匠帮人盖房,破木之前要接木神(鲁班),房子落成后也要送木神。云南一些地方还建有鲁班祠,供人奉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