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南北海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南北海

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北京故宫和景山的西侧,北海、中海、南海合称三海。始建于金大定十九年(公元1179年),为金中都北郊离宫,称大宁宫。后经辽、元、明、清历代兴建、扩建,成为如今占地面积2500余亩的皇家宫苑。它是国内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置精美的宫苑之一。

三海,初为辽南京城北郊的游乐之地,金代以琼华岛为中心修建离宫别苑,将北宋汴梁艮岳的太湖石置于岛上,在岛的最高处建筑了广寒殿。元朝统治时建大都,宫殿建筑以北海、琼华岛为中心,建成一座封建帝王的禁苑,北海中心的山称为万寿山,水域赐名太液池。明、清两代在禁苑的基础上修建、扩建,开辟南海,扩充了太液池的范围,完成三海布局。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拆除琼华岛顶的广寒殿及周围建筑,建巨型白色喇嘛塔和佛寺,万寿山(万岁山)改名白塔山。乾隆年间再次大规模重修扩建,形成目前一山三海的古代帝王宫苑格局。

南海水面稍小,主要景区为瀛台,台上有殿、阁、亭、假山、廊、榭建筑组成水岛风景。瀛台东有一座石桥通达岸边,岸边有丰泽园及静谷,其中静谷之湖石假山的高超堆叠手法,甚为著名,堪称园中之园。

中海的海面狭长,两岸树木中露出万寿殿、紫光阁、蕉园和孤立水中原为元代太液池墀天台的水云榭。现仍存乾隆所题燕京八景之一的“太液秋风”碑石。

三海中北海面积最大,建筑物最多,总面积约70公顷。建筑布局以白塔为中心组成以琼华岛为主体的四面景观。琼华岛位于北海太液池南部,岛上建筑精美,高低错落有致,依山分布,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琼华岛山高32.8米,周长973米,白塔高39.5米。

山南坡,自白塔起至团城形成一条主轴线,在主轴线上建有琉璃善因殿、普安殿、正觉殿、堆云积翠牌坊、永安寺等建筑,依山势排列,直达山麓岸边。永安石桥跨水面与团城的承光殿气势连贯,遥相呼应。

永安寺之西为悦心殿,殿前宽敞的月台与庆霄楼相连,这里原是皇帝临时办理政务和召见大臣之所。山之西有琳光殿和阅古楼,阅古楼平面作半月形,两层楼宇,上下各二十五楹,楼内上层壁砌《三希堂法帖》(即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殉《迫远帖》)等石刻495方以及历代书法家134人的墨迹。山坡上假山、亭阁高下曲折有致。山之北坡叠石成洞,洞长达百米左右,洞室相通,极尽曲巧,出口多处,可达各处亭阁。临水有半圆之延楼,北坡中部的漪澜堂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仿江南镇江金山寺建造的建筑群,堂前碧照楼,左侧道宁斋,斋前有远帆阁,四座建筑连成60间延楼,回廊外绕300余米的汉白玉护栏,尽头各有古堡式小楼一座为漪澜堂入口。山之东,自陡山门、石桥、牌坊至智珠殿为另一轴线,智珠殿北有见春亭、看画廊、琼岛春荫石幢等,幢首、石座,栏杆雕刻精美,为燕京八景之一。

白塔山的四周若干长廊、殿宇罗列布局,使四面隔海遥望均能组成丰富的轮廓线。山南隔水为团城,团城西侧的金鳌玉石桥整体犹如一条玉带,构图优美,洁白无瑕。遥望北海北岸几组宗教建筑,有小西天、大西天、阐福阁、西天梵境及五龙亭等。小西天之西的九龙壁是一座彩色琉璃砖影壁,壁面前后有九条形态各异、奔腾在云雾波涛中的蛟龙浮雕,体态矫健,栩栩如生。北海东岸还有濠濮涧、画舫斋、镜清斋三组幽曲封闭的小景区,为精美的园中之园。

整座园庭布局精致,曲折巧妙而饶有意趣,既受江南园林布局影响,又保持北方园林之稳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