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原汉人入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原汉人入闽分类:【中国民俗】 福建地区的家族历史大致上可以追溯到先秦汉晋时期,尤其是在汉晋以后,中原汉族人民的大量南下入闽和聚族而居,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福建历史上早期的家族社会。在此之后因各种社会历史原因迁徙入闽的外籍人员也代有人在,其如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部戍闽的部属58姓和五代河南光州王潮、王审知率部南下定居福建的人数都相当可观。明代黄仲昭《八闽通志》引已佚的《建安志》说:“自五代乱离,江北士大夫、豪商、巨贾多避乱于此,故建州备五方之俗。”还有如漳浦赵家堡的赵姓家族,则是南宋皇室后裔遗民集中逃亡长期隐居于此,至今已经繁衍传续千余人;清代旗人士卒在福建的长期驻扎,也形成了今日福州和长乐琴江等地一些满族家族的小聚居。由于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潮,加上汉晋以来中原各地零散入闽的北方士族,使现代福建民间的姓氏产生了许多大姓的特点。其如林、陈、黄、蔡、张、李、许等姓氏都成为福建各地民间的主要姓氏,故很早以来,福建民间就有“陈林半天下”之说,闽南一带民间也有“陈林李许蔡,天下占一半”的说法。在封建社会生活环境中,这些为数众多的大姓,很自然地形成了同姓同族同村聚居的居住形式,在氏族或血缘亲族关系的连带下,传统的家族社会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据民国《云霄县志》卷6记载,当地数十姓居民在唐宋以来分别来自中原近百个郡县,其如林氏来自南安郡,张氏来自清河郡,郑氏来自荥阳郡,陈氏来自颖川郡和汝南郡,周氏来自汝南郡,李氏来自陇西郡,方氏来自河南郡,何氏来自庐江郡,罗氏来自豫章郡,黄氏来自江夏郡,等等。许多姓氏一般都严格按照各自传统的活动地域聚族而居,形成同姓家族独立聚居单一村落的生活空间。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