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佛教信仰习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国佛教信仰习俗

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民间因受佛教影响而形成或推广的一类信仰民俗。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由释迦牟尼创于古印度,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很多国家、地区。佛教入华后,逐渐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时间、途径、地区、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不同,而形成三大系:①汉地佛教(汉语系佛教)。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始传入中国,并广泛传播于全国各地。流行于汉族及部分壮、怒、仫佬、佤、白、彝、羌、锡伯、达斡尔、鄂温克、朝鲜等诸民族中。②藏传佛教(藏语系佛教)。七至八世纪佛教分别由印度和中国汉族地区传入中国西藏。十世纪后叶渐形成藏传佛教。十三世纪中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至今蒙、土、裕固、藏、门巴等民族,仍旧信奉。部分拉祜、纳西等族亦有信仰之人。③云南地区小乘佛教(巴利语系佛教)。七世纪中由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后一度中断。十一世纪后,又由勐润(今泰国清迈一带)经缅甸景栋传入云南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区。至今仍流行于傣、德昂诸族中。部分阿昌、布朗族亦有信奉之人。佛教在华的流传过程,也即中国佛教信仰民俗形成的过程,同时各类民俗也不同程度地受其影响。按其性质,可分三大类:①佛教徒特有的礼俗。由佛教教义、仪规所规定的宗教仪式活动。如“自恣”、“忏法”、“礼拜”、“达

”、“参”、“挂单”、“茶毗”、“结跏趺坐”、“布萨”、“传灯”等等。②由佛教节日、观念、制度、仪式及名词等而形成的民间公认的信仰习俗。其具体又可分四小类:一为由佛教节日形成的民间信仰习俗。如“腊八”、“盂兰盆会”、“萨格达瓦”、“泼水节”等等;二为由佛教观念形成的民间信仰习俗。如“布施”、“超度”、“拜忏”、“水陆法会”、“追福”、“供养”、“浴佛”、“三界”、“法事”、“佛事”、“朝佛”、“进香”、“塑佛”等等;三为由佛教的礼仪、制度和佛事活动形成的民间信仰习俗。如“开光”、“合掌”、“顶礼”、“长跪”、“五体投地”、“火葬”、“放生”、“吃素”、“饮茶”等等;四为由佛教名词、概念形成的民间信仰习俗及习惯用语。如“南无”、“传衣”、“现报”、“化缘”、“功德”、“衣钵相传”、“棒喝”、“问讯”、“结缘”等等。③因崇信佛教,影响至深,并结合各民族特色而形成的民间信仰习俗及习惯称谓。如汉族的“抱佛脚”,藏族的“传召”、“等身头”、“带嘎鸟”,傣族的“赕”、“恒录教”,阿昌族的“换黄单”及巴利语系佛教的“做摆”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信仰习俗。上述信仰习俗对有关民族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发展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深刻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20 0: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