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古代火药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国古代火药

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以硝石、硫磺、木炭或其他可燃物为主要成分,点火后能连燃或爆炸的混合物。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是创制火器的基础。全世界都公认,中国发明的火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历史发展证明,火药不是个别天才人物发明的,而是多少代人努力的结果。早在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就有人指出了硝石和硫磺的产地。之后,药物学家、医学家对它们特性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并首先把它们作为药物配制成医药,给病人医治一些疾病。硝石和硫磺在医药上的应用,促进了炼丹家利用它们进行炼制丹药即长生药的活动。炼丹家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发现了硝石和硫磺混合物的燃爆现象及其发生的灾祸。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炼丹家清虚子在《太上圣祖金丹秘诀》(后选入《铅汞甲庚至宝集成》卷二中)的“伏火矾法”中,记载了一种将硫磺伏火的方法:“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指将三种物料捣为细末),拌匀,掘坑,入药于罐内,与地平。将熟火(指已烧红的炭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边,烟渐起。以湿纸四五重盖,用方砖两片捺,以土捺之,候冷取出。”从这一起载中可知,“伏火矾法”是用等量的硝和硫,加上含碳物马兜铃粉,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燃烧,产生大量烟焰。这种燃烧没有借助空气中的氧,而且能放出热和大量气体,成为自供氧燃烧体系。由于燃烧反应进行得比较充分而迅猛,火力上冲,所以需要用砖捺上压,以防发生灾祸。此过程产生的现象说明“伏火矾法”所采用的物料,已满足配制火药的基本条件,或者说,我国古代的炼丹家,至迟在公元808年已经配制成原始火药。

炼丹家为避免灾祸而采用伏火法炼制的丹药,在北宋初已被火器研制者与统兵将领冯继升、唐福、石普等人,制成首批燃烧性火器,用于作战中,北宋庆历四年(1044),由曾公亮等编著的《武经总要》问世,书中记载了火球火药方、蒺藜火球火药方、毒药烟球火药方等世界上最早的三个火药配方。经过宋、元时期的使用和改进,到明代后期,中国古代火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火药配方的种类有近百种之多,能够在水陆各种样式的作战中,得到广泛的使用。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许多重要的兵书,如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郑若曾的《筹海图编》、何良臣的《阵纪》、唐顺之的《武编》、何汝宾的《兵录》、茅元仪的《武备志》、赵士桢的《神器谱》等,都对火药配制和使用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形成了中国古代火药科学技术的理论体系,对世界近代火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火药发明后,在13世纪后期至14世纪初传到了阿拉伯,尔后又传到欧洲。马克思认为,中国的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等三大发明的西传,是欧洲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预告(见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恩格斯则说:“火器一开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为依靠的新兴君主政体反对封建贵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挡不住市民的火炮;市民的子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穿铠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了”(见恩格斯《反杜林论?三暴力论(续)》)。由此可见,我国发明的火药传入欧洲后,不仅对欧洲火器的发展和作战方法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欧洲近代社会的变革和科学的兴起以至人类文明的进步,也起着较为重大的作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