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分类:【地域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以回族为主的群众团体。1938年初,时子周、王静斋等人发起建立回民抗日救国组织, 四五月间成立于武汉, 会名“中国回民救国协会”,选举白崇禧为理事长,时子周、唐柯三为副理事长,孙绳武、艾沙等9人为常务理事,达浦生等9人为监事。1939年,迁重庆,在国民党“一个民族”的民族歧视政策下改会名为“中国回教救国协会” 增设总干事, 选王农村任总干事。该会建立后, 原来各地回民建立的民族、宗教团体相继改组为该会的分支会, 它在宣传、组织动员回民参加抗日救国, 争取民族平等权利; 组织回民国民外交出访伊斯兰教国家, 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暴行, 宣传中国人民抗战到底决心; 组织60多个 “回民战地服务团 (队)”, 开展战地救亡工作; 扶助各地回民兴办学校, 振兴民族教育; 创办 《回教文化》 杂志, 弘扬民族文化, 以及赈济灾民等方面做过许多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 会址迁南京, 改名为 “中国回教协会”,公推包尔汉、马鸿逵为名誉理事长, 丁珍亭为总干事, 以弘扬回教文化、发展回民教育、加强教义研究、消除教派隔阂、增强回民团结、发扬爱国精神为宗旨。到1948年, 全国已有分会39个, 支会388个, 区会322个。各分支会也在其活动的地区出版过一些刊物, 进行一些有关发展教育, 宣传教义, 有益于公益的事业。1949年协会总会被少数负责人迁往台湾。该会会刊原称 《中国回民救国协会通告》,1939年改称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 抗战胜利后改称 《中国回教协会会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