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戏曲音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国戏曲音乐

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艺术中表达感情、刻划人物、烘托气氛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戏曲音乐。戏曲音乐是区分不同剧种的最重要的标志。它综合了以往各种音乐成份的长处。大概产生于12世纪前后的宋代,它的前身可追溯到先秦时代的乐舞。最早的戏曲形式是南戏,其后出现了元杂剧,元杂剧衰落后,南戏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形成了传奇的剧本形制,传奇盛行于明代。明代传奇的音乐有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它们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戏曲音乐的发展。清代后除了明代留下的昆腔、弋阳腔继续流行外,还出现了梆子腔、罗罗腔、唢呐腔、巫娘腔、吹腔、西皮腔、二黄腔等多种声腔。其中以梆子和皮黄腔影响最大,一直流传至今并为许多剧种所采用。戏曲音乐在长期的演出中一直在不断改革、变化、发展。它的体式有以下几种:①曲牌体(又称联曲体)。特点如下:曲牌众多,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广泛地选择。就某一特定剧种来讲,曲牌虽多但风格却较为统一。曲牌体的音乐宜于抒情。高腔的帮腔具有独特的表现力。不同曲牌联接运用可使音乐呈多样性。②板腔体:以某一曲调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变化,演变出多种功能的唱腔,这种演化结构总体称之为板腔体。它的唱腔以梆子腔和皮黄腔最具代表性。戏曲音乐的主要声腔有:①高腔:明代戏曲四大声腔之一,曾广泛地流传于长江以南的地区。至今仍是许多剧种的具有代表性的声腔。它有两大特点:a.滚唱。即在唱词之前加以引叙或在唱词之后加以补明,形式多样,由于它的加入使唱词更加生动活泼。b.帮腔。早期的形式较简,一般是一人启口,数人接腔。后加入了唱前帮、唱后帮、整段帮、前后句帮、重句帮等。②昆腔:又称昆曲、昆山腔。产生于元末明初的江苏昆山。它曲调柔婉优美、圆润舒缓,擅于细腻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戏曲诸声腔中处于首位。是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戏曲声腔。③柳子腔:是明末清初流行于鲁西南一带的各种民歌小调,分为越调、平调、下调、二八调。以它为主体形成的柳子戏在清代中期是非常流行的剧种,盛行的范围在山东、江苏、河南一带。④花鼓类腔:即南方的花鼓戏、花灯戏、采茶戏、采调、倒七戏、江准戏;北方的秧歌、二人台、二人转、落子等等,均属此类。它均来自本地的民歌、小曲。⑤梆子腔:出于陕西大荔一带,又称同州梆子、秦腔。因乐队中使用两根各长20公分的枣木梆击节而得名梆子。它的传播很广,变体也很多,如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西梆子、山东梆子等。⑥皮黄腔:由陕西秦腔演化而来,包括西皮和二黄两种声腔。它的分布很广,除京剧中有之外,许多地方戏也以它作为重要的声腔。⑦滩簧腔:源于明代的说书。它的乐队以二胡为主,还有琵琶、三弦等乐器,较少使用打击乐。风格特色与江南丝竹相似。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6: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