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外朝官制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外朝官制度分类:【传统文化】 汉代自武帝时形成的一种内外有别的朝官制度。汉武帝时,为加强君权,重用侍从近臣,把朝廷的官员分为中朝(也称内朝)和外朝。丞相以下的正规机构各官为外朝官,皇帝的侍从近臣组成内朝官。《汉书?刘辅传》:“中朝官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俱上书曰……”注引孟康的解释:“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外朝官为正式官制,中朝官为非正式官制,但中朝官接近皇帝,因而实权渐大。中朝官大致包括三部分人:一是参与谋划的宦官;二是由外戚担任的侍卫武官;三是朝官中有加官(侍中、中常侍、散骑、左右曹、给事中等)称号的人。中朝官的主要权力是参与决策。有了中朝官,丞相以下的外朝官,就逐渐变成执行一般政务的机关了。汉武帝的中朝官制度,导致了汉代外戚或宦官专权经常出现的局面。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