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的役衫和幞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的役衫和幞头分类:【风俗文化】 这是敦煌莫高窟第一○三号窟的壁画《乐廷?行乐图》。画中着蓝袍者为乐廷?。画中的人物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着装形象。 图中八人所穿衣服形制基本相同,都为右衽圆领袍衫,形制简洁。袍衫上下连身,长至脚踝,腰部束有革带,在袍衫下部加一横役,称为役袍,定制于唐朝。这一横役具有表示继承了上衣下裳的古制的含义。唐朝男子服装富有中原大唐的特色,由于各民族的融合和交往,北狄、西夷等民族服装传入中原。至盛唐时期,少数民族服装和中原服装融合后的圆领袍衫便成为了唐代男子普遍穿着的式样。 图中人物所戴幞头是由北周武帝发明的,隋唐起开始广泛使用。图中的幞头是玄宗时期的典型式样,顶部圆大并向前额倾斜,称为“开元内样”式。这种幞头用柔软的沙罗缠裹在头上,后面垂下两脚,好似飘带一样,被称为软脚幞头。 唐代男子服装没有繁杂的样式和过多的装饰,尽显男子的英武之气和儒雅之风,以及大唐文明的浑厚、包容和开放。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