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观瑜伽行派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观瑜伽行派

分类:【地域文化】

亦称“瑜伽中观派”或“瑜伽行自续派”。大乘佛教在印度的最后一个学派,是个以胜义谛性空为基础,吸取瑜伽行派学说后混合形成的一个新学派。开创者寂护(约700―760)生于东印度,曾主持那烂陀寺。在学术上首先把瑜伽行思想纳入中观,从唯心无境的观点出发,提出了离一离多,方成无自性。认为从世俗谛说,唯心无境;从胜义谛讲,心境俱无,使瑜伽行和中观两大学派思想合而为一。他的这一学说被其弟子莲花戒(约730―800)广为宣传,得到了很大发展。继他二人之后,中观瑜伽行派的著名人物有狮子贤,他著《八千般若颂解说?现观庄严明》,以般若思想贯通了中观与瑜伽行两派理论。8世纪中叶,随着寂护、莲花戒师徒两人的进藏,中观瑜伽学派思想随之在吐蕃弘传,成为第一个系统介绍到吐蕃的大乘佛教学派的思想。后弘期开始后,虽然各种学派的思想被介绍进西藏,但是中观瑜伽学说仍受到重视。这一派的主要著作有:《中观庄严论》、《中观光明论》、《分别二谛论》、《摄真实论》、《修道次第论》,分别由益希德、噶哇?贝孜等人翻译。《修道次第论》的汉译名为《广释菩提心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