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曲折变化阶段1958—1965年
1. 生活消费支出。1958年以后,农业欠收粮食减产。从生活消费支出看,1960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 8元,比1957年下降2.8%,农民生活极度困难。1961年贯彻人民公社“六十条”以后,社员家庭副业收入又开始逐年回升,农民生活逐步恢复和提高。1965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98.8元,虽比1964年下降1. 5%,但比1957年增加41. 4元,增长73. 13%;文化生活支出1. 5元,增长25%。在物质消费品中,食品支出增长最快,达到74. 2元,增长1. 03倍,8年平均递增9.27%;衣着支出11.2元,增长40%,平均递增4.3%;住房支出2. 1元,增长90. 9%,平均递增8.42%;用品支出增长42. 86%,平均递增4. 56%。总之,虽受“社教”中“左”的思想影响,农民物质文化生活仍全面恢复和超过1957年的水平。
2. 实物消费。口粮消费,1960年减少到109公斤,比1957年下降51. 98%。1961年增加到148公斤,以后各年均有增加,1965年达240公斤,比1957年还多13公斤,增长5.73%。食油消费,1960年减少到0. 65公斤,比1957年下降63. 89%,从1962年起逐年增加,1965年达1. 55公斤,恢复到1957年的86. 11%。食肉消费增长最快,1965年人均达9. 3公斤,比1957年增加3. 9公斤。其他如白酒、禽蛋、食糖等均超过1957年的消费水平。在衣着消费中,随着棉毛衫和卫生衫裤销量增加,棉布消费人均4. 09米,比1957年减少18.2%。
3.主要耐用品从无到有,逐年增多。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多,有许多耐用消费品开始进入农民家庭。1965年每百人有自行车0. 07辆,缝纫机0.07台,钟表0.13只。这些耐用物品在农家出现,是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和改善的标志之一。各年生活消费水平见表8-3-2。
表8-3-2 1958—1965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水
平
单位: 元年份 | 生活消 费支出 | 1.生活消 费品支出 | 食品 | 衣着 | 住房 | 燃料 | 用品 | 2.文化生 活 服 务 | 1958 1959 1960 | 64.6 70.2 55.8 | 63.5 68.6 53.3 | 38.2 41.6 38.6 | 10.2 12.9 6.6 | 4.5 0.5 | 6.6 7.6 5.1 | 4.0 6.0 3.0 | 1.1 1.6 2.5 |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 68.8 99.1 92.5 100.3 98.8 | 65.9 96.4 91.1 98.7 97.3 | 49.3 67.7 68.7 73.9 74.2 | 5.5 9.1 7.4 9.3 11.2 | 1.1 4.6 3.2 2.4 2.1 | 6.8 8.6 5.7 7.1 4.8 | 3.2 6.4 6.1 6.0 5.0 | 2.9 2.7 1.4 1.6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