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丽水通济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丽水通济堰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丽水县碧湖平原,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505年),迄今已延用了1400多年。通济堰横截松阳溪流,入灌碧湖平原25000亩农田,成为丽水地区的水利枢纽,整个工程由拦河大坝、进水闸门、渠道、石函、叶穴等几部分组成,并在各支渠上建水闸进行分配调节。通济堰首创拱坝形式,这在世界水利史上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西方最早的拱坝为西班牙人建于16世纪的爱尔其大坝,意大利人1612年修建的邦达尔多水坝,均较通济堰要晚约1000余年。通济堰大坝最初用方木构筑,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将木坝改为石坝。在通济堰大坝两侧有纪念工程创始人詹、南二司马祠。祠内原保存着宋、元、明、清及民国时的碑刻22块,记录着通济堰历代修建概况,以及堰规、堰图等(现移温州江心寺),是研究我国古代水利建设的宝贵资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