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乌拉差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乌拉差役分类:【地域文化】 系藏语vu-lag-dang-khral的音译,又译作“差乌拉”。意为“负担”,指农奴为封建领主及其政权服劳役和缴纳实物、货币等的全部租赋。乌拉,源出于突厥语,亦见于蒙古语和满语,专指一定形式的劳役(包括畜役)。旧时西藏以及四川、云南、甘青藏族地区的农奴主及其封建统治机构以分派差岗等形式,向农奴强制摊派包括人役、畜役、粮食及其他实物、货币的混合负担,约占农奴领种份地的收获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劳役占家庭劳力的一半以上。藏区民主改革后废除。 背送官员翻山越岭――乌拉差役 西藏的“差”,是一个包括徭役、赋税、地租等在内的含义十分广泛的差税总称。这种差分为两大类:(1)“刚捉”(意为“用腿走路的差”),即劳役差,它包括人、驮牛、马驴所支应的劳役; (2)“拿屯”(意为“用手拿出去的差”),即用手捧着交付的差,它包括实物、货币差两项。西藏的赋税、差役、地税三者在一部分地区有的是可以分开的,有的则是分不开的。因此,人们把西藏的赋税、差役、地租税统称为乌拉差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