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乐府指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乐府指迷分类:【传统文化】 词论专著。宋元间沈义父(生卒年不详)撰。沈义父字伯时,一字时斋,震泽(今江苏吴县)人。全书1卷,29条,作者论词有四条标准,即“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全书以此为标准,评价当代词人得失,分析创作之成败,认为“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推崇周邦彦,提倡绵密妍练的风格。作者对创作问题的评论,多经验之谈,具体而深切,特别对词律的分析最为精核,但有些议论偏重形式,过于拘泥。此书是一部较重要的词论专著。原无单行本,附刻于《花草粹编》。1948年中华书局出版蔡嵩云的笺释本,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以蔡本为底本的新校点本。 词学论著。南宋沈义父撰。义父字伯时,号时斋。平江府吴江(今属江苏)人。嘉熙元年(1237)以赋领乡荐,曾为南康军白鹿洞书院山长,学者称时斋先生。工词,常与吴文英相唱和。宋亡隐居不仕。此书共29则,论及词学的各个方面。主张“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因感于当时词章与音乐的分离,而力主词须合律。所论四声运用,剖析毫芒,颇为精审。唯用字力求古雅,以“代字”求委曲,如以“红雨”代桃,“绿云”代发之类,不免晦涩之病。此书与张炎《词源》同为南宋两部代表性的词学专著,并皆主合律与求雅,但美学趣尚则异途。沈氏推举周邦彦、吴文英,总结吴文英一派词人的创作理论和方法,追求绵密妍炼、委曲深婉的风格。其理论曾对后世产生一定影响。原附明刊《花草粹编》中。清《四库全书》著录,后有《指海》、《四印斋所刻词》、《词话丛编》等本。1948年中华书局出版蔡嵩云笺注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