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习学记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习学记言分类:【文化精萃】 学术评论集。南宋叶适著。亦称《习学记言序目》,五十卷。包括凡经十四卷,诸子七卷、史二十五卷、宋文鉴四卷。对先秦以来的各种学派和学说,进行了广泛的评论。针对当时崇尚空谈性理的道家思想,提出了“道”不离物的唯物主义观点,在政治思想上倡导功利主义,针对董仲舒、朱熹“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义理空谈,指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据叶适门人孙之弘序,叶适开始仅“辑录经史百氏条目”,未加评论,名为《习学记言》,后来研究群书,并予以论述,才用“序目”命名此书。版本有宋刊本,中华书局1977年《习学记言序目》校点本。 著作篇名。宋叶适著。全五十卷。凡经十四卷,诸子七卷,史二十五卷,宋文鉴四卷。以儒家经典和历史典籍为依据“集时政之得失,究物理之显微”,表达政治见解、教育思想、经济主张。提出“古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义光明。后世儒者,行仲舒之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主张学以致用,反对“专以心性为宗主”的学习方法。对儒家六经及战国诸子著作提出了疑问和进行了有力的抨击。1977年中华书局校版点本。 南宋叶适著,共50卷。内容系对历代学术思想的评论。其中经14卷,诸子7卷,史25卷,宋文鉴四卷。该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自《易?系辞》及孟、荀以下皆有讥评,并且不乏深刻的见解。如责老庄“尽遗万事而特言道”、“事物之情遗落而不理”;斥佛教“以坏天为旨,行其道必亡”;对儒家正统派所谓“子思得之曾子,孟轲得之子思”的道统说,表示大胆的怀疑;又对周程张朱所代表的“近世之学”进行大胆的批评,认为他们“出入于佛老甚久”,故其学谬误之处甚多。有清刻本。1976年中华书局有点校本,题为《习学记言序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