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于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于吉分类:【文化精萃】 东汉末方士。一作干吉、干室,琅邪(今山东胶南县)人。史书有两种说法:①认为他是东汉后期人,《太平经》作者。《后汉书?襄楷传》:“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该书为道教最早的经籍,史载曾有三种,即西汉甘忠可的《天历包元太平经》、于吉的《太平青领书》和张道陵的《太平洞极经》,均已佚,明《正统道藏》录有《太平经》残卷及唐人节本。该书对当时民间宗教活动,如张角的太平道等,发生过一定影响。②说他是三国初道士。《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吉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后为孙策所杀。 一作干吉、干室,相传为东汉方士。琅邪(今山东临沂附近)人。《后汉书?襄楷传》载顺帝(126―144)时其弟子宫崇上其师于吉所得神书《太平清领书》。其他史籍世多有记述,晋葛洪《神仙传》称天仙授于吉《太平经》,《太平经复文》说帛和传弟子于吉《太平经》,《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云老君授于吉,但《太平经》出于于吉是共同的说法,据此于吉即《太平经》的作者。《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谓于吉在汉献帝时为孙策所杀:“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后为孙策所收,孙策认为“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遂斩于吉,悬首于市。其《太平经》为道教早期经典著作,原始道教的教义皆由此肇始,涉列神仙、方术、治国方略、灾异、阴阳五行、养生等方面内容,其中以神仙信仰、承负之法、气化论、修炼术对后世道教影响最大。 一作干吉、干室。东汉末方士。琅邪(今临沂北)人。史书有两种说法:(1)《太平经》的作者。《后汉书?襄楷传》:“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号《太平清领书》。”(2)《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后为孙策所杀。一般倾向第一种说法,认为被孙策所杀的于吉,是其弟子冒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