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云南特色独具的摩梭人大正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云南特色独具的摩梭人大正房分类:【风俗文化】 摩梭人的民居,与汉、满、达斡尔、白等民族的一样,都属院落式民居大类,但又独具特色。 一般民族的正屋,多坐北朝南,三间或五间,正中一间为堂屋,两旁为居室、东西两侧有厢屋。摩梭人的正屋,却绝大多数是坐西朝东,再配以花楼、经楼等建筑。最显特殊的还不是正房的朝向,而是正房的面积,要比其他民族的大得多。大正房以木板为壁,隔出正室、左室、右室、后室和走廊。仅隔出的正室,有的进深十米,大达80平方米以上。这种正房异常大的特点,与他们至今仍过着的母系大家庭生活密切相关。这大正房,是全家人集体居住、炊煮、吃饭、睡觉、休息的场所,家里人议呈、祭祀、接待客人乃至生孩子也都在此。 大正房与院中其它房屋一样,多为木楞子房,以圆木垒成四壁,上盖薄杉木板作屋顶。整个大房,全靠左柱(也称男柱)、右柱(也称女柱)两根大木柱的支撑。这男柱与女柱也称兄妹柱,必需取自同一根大树,树的上半截作男柱,下半截的作女柱,所以女柱必粗于男柱。建屋前,首先要将两根柱子并排放在位于屋中心的施过巫术的奠基石上,然后才分开立柱。这象征着家中男女是生同根,存同基的,是同出一源,会团结一体过好日子的。 大正屋室内的结构与布置,虽不尽相同,但大致是同一格局。拿我们所住宿的女主人家的正室来说,一进门,其右上部修有一个高可齐腰部(摩梭女人个子高,多数在一米七以上)的双眼大灶,灶上各放一口直径长达一米多的大锅,可以用来做30人左右的饭菜和烧制酒,煮猪食等。室的左中部有火圹,火圹上立着一个很大的铁三角架。正对火圹的墙上,设有神龛(叫梭拖),龛中挂一印好的火神像(有的家是泥塑或木雕的)画面正中是由九股火苗组成的火炬形,火炬中间是九个海螺组成的心,下为莲花似的红色底座,配以衬托的绿叶。火炬左上角是太阳,右上角是半弯月亮,两旁还有海螺,元宝,小动物等。像前面的神台上摆有祭神的玉米、酒杯、腊烛等供品。有趣的是,还供有一尊瓷制毛主席的坐像(有的还有弥勒佛、小娃娃的瓷像等)。神台与火圹之间,竖立一块长条形的锅桩石(摩梭人称为“括鲁”,代表祖先神位),每次烧饭,都要往锅桩上撒点酒、放点菜以示敬供。这种最古老的日、月、火、动物、海螺等自然神崇拜,祖先神灵崇拜、佛教神(包括经堂敬供的喇嘛教的众神灵等)崇拜,现代领袖成神崇拜融为一体的多神信仰现象,可启发我们思考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究。 火圹的两侧都装有地板,右边靠里处是主位,左边靠外处为客位,要严守规矩,不能乱位。神龛两边有壁柜,供放食品、零用品用。火圹左侧沿墙的大床,是一家之主女主人的睡床,别人不能随便往上躺坐。 诺大的正房,其屋顶为人字坡形。屋脊正中插有铁制的三齿叉和印有祈祷经文的旗子,经文内容是消灾祸、佑吉祥之类。有的还挂有净水瓶,这与屋内梁上挂一串猪尿泡同义,都是防火的。(猪尿泡火灾前会发出吱吱响声以报警)。在这正房的门楣上,挂箭、斧以避邪镇妖。被视为镇邪物而悬挂的还有刀、羊角、鹰翅、熊爪、虎爪等,后面这两种神物,现在已很难见到了。而在经堂屋檐下挂着的一排成串一尺见方并印有各种图滕的小经幡。 泸沽湖畔大小经旗,四处可见。大致可归为三类。一类是插在屋顶或房屋周围树上的。一般长一尺多、宽7―8寸,叫“松达尔巴”,其经文主要是保佑全家平安吉祥的。第二类是在氏族火葬公墓墓地或靠院墙处,以及喇嘛堆附近的招魂幡,长约三尺,宽约尺余,红、白、蓝等色,多钉挂于长丈余的小松树杆或墓地树上,少的十来面,多的可数十面,经文有超度亡灵,帮助死者渡过阴间难关等内容。第三类挂于山腰、山顶祭山神的地方(这地方叫索夸苦),旗子叫日则巴,一面面长约尺余的经旗用麻线挂成一串,系于树枝之间,上面印有山神图案及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消除瘟灾人经文。 这山上山下、村里村外的各色经旗,都像家家大正房顶上的“松达尔巴”一样,不分昼夜地随风飘荡。在当地摩梭人看来,旗被风吹动,也就是风在替自己念诵祈祷经文,这和自己绕喇嘛堆数念珠念“?、嘛、呢、叭、咪、?”六字真言一样,都是能起到保佑全村人畜平安、生活兴旺的作用。 可以说,对信仰达马教,元朝以后又加上信仰喇嘛教的摩梭人来说,这种经文是含蕴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