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人口年龄构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人口年龄构成

分类:【地域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全省人口出生率一直较高(三年困难时期除外),使少年儿童所占比重增大,老年人口比重缩小,人口越趋年轻化。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36.4%,而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增大为40.9%;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由6.3%降为4.5%;中位年龄由23.2岁降为19.9岁:平均年龄由27.3岁降为25.5岁:老少比也相应降低,由17.3%降为11.0%。全省人口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的成年人口类型演变成为60年代中期的年轻人口类型。在人口年龄分布上有两个波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生活安定,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较高,出现了五十年代出生人口所在年龄段人口比重增大,从而成为年龄分布上的第一个波峰。1960年前后,由于暂时经济困难的影响,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出现了人口出生减少的低谷期。及至1963――1964年由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人口出现了补偿性生育高潮,这两年出生人口所在年龄段人口比重激增,从而成为年龄分布上的第二个波峰。下面是1953年和1964年两次人口普查时的人口年龄金字塔。(见441、442页)

据1982年人口普查,全国壮族人口13383086人。其年龄基本构成如下:0至14岁少年儿童人口占38.86%,15至64岁成年人口占56.22%,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4.92%。壮族分年龄组的构成如下:0至14岁组占38.86%,15至19岁组占12.51%,20至24岁组占6.65%,25至29岁组占7.9%,30至34岁组占6.07%,35至39岁组占5.09%,40至44岁组占4.77%,45至49岁组占4.22%,50至54岁组占3.59%,55至59岁组占2.78%,60至64岁组占2.56%,65至99岁组占4.92%,100岁及以上122人。壮族人口特殊年龄组的构成如下:不满周岁婴儿组占2.82%;学龄前儿童组(1至6岁)占14.85%;小学学龄儿童组(7至12岁)占15.33%;初中学龄人口组(13至15岁)占7.69%;高中学龄人口组(16至18岁)占7.61%;劳动年龄人口组:男性(16至59岁)占26.05%;女性(16至59岁)占23.71%;女性(16至59岁)占23.71%;退出劳动年龄人口组:男性(60岁及以上)占3.25%;女性(55岁及以上)占5.8%;育龄妇女组(15至49岁)占23.09%。壮族人口年龄构成的特点,一是年龄构成轻,主要表现为0至14岁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和20岁以下年轻人口占的比重都较大。全国壮族0至14岁少年儿童占38.86%,比全国少年儿童占33.59%和全国汉族少年儿童占33.18%的比重均高;全国壮族人口中20岁以下年轻人口占51.37%,比全国20岁以下年轻人口占46.08%的比重高。二是年龄结构类型基本上属年轻人口型。衡量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有四项指标,壮族的这四项指标数值如下:少年儿童系数38.86%,接近40%的标准;年老系数4.92%,在标准5%以下;老少比12.66%,低于15%的标准;年龄中位数19.45岁,在标准20岁以下。这些数值表明,壮族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基本上属于年轻人口型。三是人口再生产的趋势基本上还是增加型。衡量人口再生产趋势有三项指标。壮族的这三项指标数值如下:0至14岁人口占38.86%,接近40%;15至49岁人口占47.28%,在50%以下:50岁以上人口占13.86%,超过10%。此情况表明,壮族人口再生产趋势基本上属于增加型,但开始出现向稳定型转变的势头。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