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令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令分类:【传统文化】 ①官名。春秋时楚国有令尹,为百僚之长。战国、秦、汉时,万户以上县长官称令,不足万户者为长。北宋丁度等《集韵?劲韵》:“令,一曰:官署之长。汉法,县万户以上为令,以下为长。”又历代中央最高级机构之主官亦有称令者,如中书令、尚书令等。中级机构中之主官亦有称令者,如汉代太常属官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六令;太仆属官大厩、未央、家马三令。明、清两代宗人府主官尚称宗人令及宗令。②皇帝发布之诏令。从秦代起,皇帝发布之诏令即成为国家基本法律渊源。皇帝“言出法随”,至汉代律中令之数量已极其庞大,涉及范围极广,如关于审判程序、监狱管理和刑具等规定之“廷尉挈令”、“狱令”和“棰令”,关于官吏秩禄、荫袭之“品令”、“秩禄令”“任子令”;关于宗庙祭祀之“祀令”、“斋令”;关于皇帝警卫之“宫卫令”;府库金钱布帛之“金布令”等等,直至清代,令均为法律重要组成部分。③词调术语。有些词牌末尾有一“令”、“引”、“近”或“慢”字,如“如梦令”、“江城梅花引”、“祝英台近”、“卜算子慢”等。“令”、“引”、“近”、“慢”之别与字数多少有关,“令”大体属于“小令”范围,“引”和“近”大体属于“中调”范围,“慢”则绝大多数为“长调”。但字数多少并非唯一区别,其区别还在于音乐结构不同。“令”为民间小曲。“引”本为琴曲名词,古代琴曲有箜篌引、走马引等。“近”为近拍省文。“引”和“近”是比“小令”稍长而又不像“慢”曲那么典雅庄重之曲调。“慢”为迂回婉转,节奏舒缓之曲调。“令”、“引”、“近”、“慢”字数之增衍正反映曲子之增衍。参见“小令”。 ①战国时县级行政机构长官,如西门豹为魏国邺县令。自秦、汉后历代相沿。秦制:“万户以上为令,不及万户为长。”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之职,据《后汉书?百官志》本注:“令长皆掌治其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明、清时改称知县。②汉朝中央政府所属机构长官及诸侯王国官员多称令(如郎中令)。三国、两晋、南北朝列卿下属机构、尚书、中书省长官亦称之。隋、唐、五代中央部分官署如尚书省、中书省(隋称内史省、内书省)长官、诸寺监下各署内侍省各局、秘书省太史局长官亦称令。明初诸监、司及内宫衙有设令者,如监令、司令等,后均改。 “令”的主要含柳是政令或办?政令。《?遮??曰篇第二十》:“慢令致期洲之佟!笨鬃诱J?,?政做官,胗便下命令,?要求限期完成叫做伲?凫端姆N?政之一。(??“四?”)、《?遮?子路篇第十三》:“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腠令不?。’”孔子帐?,?事政治,?理政事,晷嫔在於以身作?,端正自己。“子?以正,孰敢不正?”(《?遮???篇第十二》)靳治者本身行?端正,不办命令,事情仍然可以正常咝谢自己本身行?不正?,况然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信?。因此,孔子推崇舜端正自己,诹得老百姓信任陪尊重,?而使整?社?“不令而行”的治?方略。孔子真: “??而治者其舜也陪? 夫何?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遮?徐爨公篇第十五》) 孔子晷於政令和办?命令者的品行之殓的晷?的帐滓,具有合理性。孔子?不反?办?命令,而是看到了命令本身的有?件性:命令?不能在任何?候任何情况下都行得通。命令能否得到?行,常常?定於靳治者的品行。因此,孔子帐?,?事政治,命令碉是次要的手段,根本的晷嫔是靳治者的品冱。孔子重?靳治者的“身正”,?肴上是强整道德和民心的作用,?於道德?定?。作?中??靳思想,“身正”真在?史上影?很大,“清官”、“好皇帝”的愚念,就陪呃肺思想有晷。 另外,“令”在古代有“美好”的意思,孔子费?善的面貌? “令色”,?“令色”?。 一种下行的指令性文书。如政令、军令、命令等。秦以前君臣同用。如君有越王勾践之 《伐吴令》,臣有乐毅的 《令军中》等。秦时则限于皇后及太子使用。汉以后,又复君臣同用。如西汉萧何《令诸大夫》及魏武帝曹操《置屯田令》等。北周用作皇帝出巡、皇太子监国时所颁发的文书。中央机关给直属下级的公文和诸王国的王对下颁发的公文也称为 “令”,但非直属的下级则不用“令” 而称为“符”。唐宋时,皇太子行下的公文亦称令。令一直沿用至清代,时间很长,范围很广,但主要是指皇帝的命令,它是皇帝根据需要随时颁布的,其法律效力高于律,可以变更或代替律的有关规定,还可以补充律的不足。此外,古代还专有令正官,掌管文告辞令。 ①汉代的一种法律形式。即以皇帝名义颁布的诏令,皇帝诏书是汉令的主要渊源。诏书是皇帝以特定的官文书形式,针对当时的某事或某人而发布的命令,是临时的施政方针。诏书颁布新制和新例,或补充旧律,就可以成为令,具有法律效力。在汉代,令也是重要的法律形式,常常律令并提。律与令冲突,令为大,即令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这种开创于秦、确立于汉的以令破律的做法,为后代的封建王朝所承袭,并成为中国古代法制的一个重要特征。②唐代法律。是关于国家体制、政权组织和基本制度方面的法规。它是律的重要补充,主要规范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与运作程序、制度,严格尊卑贵贱秩序。唐代几乎每一个朝代都编过令,主要有《武德令》、《贞观令》、《永徽令》、《开元令》。唐令所涉范围广泛,内容十分丰富。据《唐六典》载,《贞观令》就有30卷,其篇目有官品、三师三公各省职员、寺监职员、卫府职员、东宫王府职员、州县镇戍岳渎关津职员、选举、封爵、考课、宫卫、军防、仪制、公式、赋役、仓库、关市、医疾、捕亡、狱官、丧葬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