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伊斯兰丧葬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伊斯兰丧葬分类:【文化精萃】 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农村,家里死了人,马上派人到亲友家去报丧,或通过清真寺宣礼塔来报丧。于是,人们很快来到死者家里吊唁,帮助料理丧事。根据伊斯兰教习惯,很快地给死者浴尸、然后用白布裹尸,准备埋葬。送葬时,往往是诵古兰经人走在前面,高声诵读经文或专用诗文,送葬人跟在他们后面,然后是众人抬着的灵棺,死者家属号哭着走在后边。经过空旷地方时,停下来,为死者祈祷,或在途经的清真寺里做祈祷,然后到墓地,很严密地将死者埋好。然后,死者家属按与死者的亲近顺序排成一行,接受送葬者的慰吊。如果死者家庭比较富裕,就在墓前宰羊等来祭奠,然后灵棺从被宰牲口上跨过,入葬埋好后将羊肉等分发给穷人。从墓地回来后,死者家属便集中在事先搭好的棚里,接受人们的慰问和对死者的凭吊。下午和晚上听诵读古兰经。为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家属会请来职业哭丧妇女来号丧,她们脸上涂着蓝靛,询问好死者的情况后或号哭或咏唱特编的悲哀曲调。这种悼念活动,一般都要持续三天三夜。阿拉伯人,特别是妇女,习惯上喜欢流露、夸张自己高兴或悲伤的感情,因此,在家庭主要成员去世时,妇女们都用黑纱蒙头,用蓝靛涂脸,这是从古埃及流传下来的习俗。她们和前来吊唁的妇女一起号哭、呼叫、不断打自己嘴巴、击掌捶胸、撕衣服,有些妇女,手里拿着石头敲打胸部,有的使劲打嘴巴,直至脸上流血,还有的躺在地上或泥里打滚,……以表示她们万分悲痛的心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