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传召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传召分类:【传统文化】 一作“攒召”。藏传佛教法会。流行于西藏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地。分传大召与传小召两种。传大召,藏语称“默浪钦波”,意为“大祈愿会”,每年藏历正月举行,规模较大。由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为纪念释迦牟尼于明成祖永乐七年(1409)创建。法会从藏历正月初三至二十四日,三大寺僧众及卫藏、安多和康区各地信众齐集大昭寺进行各种宗教活动。初创时以向大昭寺诸佛献供为主。达赖五世时始于法会上举行辩经,考选拉然巴格西(藏传佛教的最高学位),后形成制度,法会以送鬼仪式结束。传小召,藏语称“充曲”,意为“念供法会”。因规模小于传大召法会,故名。每年藏历二月举行。达赖五世圆寂后,第巴桑结嘉措由于匿丧不报,乃于其忌日托名建此纪念节日,时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嗣后于每年藏历二月下旬举行,为时10天。期间三大寺僧侣于大昭寺参加辩经,选拔曹仁巴格西(藏传佛教的二等学位)。传召法会开支过去均摊派于人民,传召期间哲蚌寺的协教(执法喇嘛)还有接管拉萨市政的特权。民主改革后僧人们仍旧参加此项活动。此法会亦已成为藏族传统习俗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作“攒召”。每年藏历正、二月间在拉萨举行的喇嘛教法会。正月举行的法会, 规模较大, 藏语称 “默浪钦波”,意为“大祈愿”,通称“传大召”。是明永乐七年(1409)喇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创始的。二月的法会规模较小,藏语称“聪确”,意为“奉献会”,通称“传小召”,是后期发展起来的。过去传召时的大笔开支,摊派给人民负担;传召期间哲蚌寺的协敖(执法喇嘛)还有接管拉萨市政的封建特权。民主改革后僧人们仍旧参加传召活动。 亦称“攒召”。喇嘛教法会。流行于西藏拉萨。每年藏历正、二月间举行。正月举行的法会规模较大,藏语称 “默浪钦波” ,意思是 “大祈愿” ,通称 “传大召” ,始于明代永乐七年 (1409)喇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二月的法会规模较小,藏语称 “聪确”,意思是 “奉献会” ,通称 “传小召” ,是后来发展起来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