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佛塔建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佛塔建筑分类:【传统文化】 塔在南亚次大陆是一种坟,佛教徒沿袭为藏舍利、骨灰用的。佛塔是中国佛教纪念性建筑。塔的概念是随同佛教一起从印度传入的。据记载中国最早的佛塔是东汉永平十年(67年)洛阳白马寺和东汉末笮融在徐州所建浮屠祠中的塔。据称白马寺塔是“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已显露了中印建筑融合的迹象。唐宋以前的楼阁式塔大多是木构建筑,但由于木塔不易保存,又创造了砖石建造仿木塔形式的楼阁式塔。唐塔现存有数十座,全是砖建。楼阁式塔现存重要实例有西安慈恩寺塔(大雁塔)、兴教寺玄奘塔和香积寺塔等;这些塔的平面都是方形,对木结构的模仿只是大体意会,不追求精细的形似。唐塔体现了砖石结构的本色美,具有雄浑质朴的时代风格。五代宋辽的塔遗存更多,方形平面已极少见,八角形最多,在南方还流行了砖身木檐的混合结构方式。塔的细部造型已渐趋细腻,并更多地表现了地方风格的不同。一般来说,北方的塔,性格倾向雄健浑朴,建于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较典型的建筑。而南方的塔,从风格上讲,倾向于秀丽纤巧,如苏州五代灵岩寺塔,福建泉州南宋开元寺塔。元明清的传统佛塔已趋衰落,从元代起,原在西藏流行的喇嘛塔传入华北,为佛塔又带来了一次新的崛起。单体塔重要作品有建于元代的北京妙应寺白塔,塔形如瓶,石心砖表,通体刷白而饰以金色铜制塔顶。著名的还有北京碧云寺塔和西黄寺清净化城塔等。除以上各种型式外,从塔的早期开始还有一种单层塔或称亭式塔,在敦煌、云冈等石窟的北魏壁画石刻中已可见到。隋代建造的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是最早的实物遗存,石砌方形。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墓塔为唐建,砖砌八角,是最早的八角塔。此外,还有少数形制特殊的塔,如山东济南唐代九顶塔、敦煌宋代土砌华塔、正定广惠寺金代华塔等。总之,佛塔的体型由于高耸,形象突出,在建筑群的总体轮廓上起很大作用,丰富了城市的立体构图,装点了风景名胜。佛塔的意义实际上早已超出了宗教的规定,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审美对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