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佛教三结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佛教三结集分类:【地域文化】 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他的弟子及信徒们为整理其教法先后举行过三次集会,佛教史上称之为“三结集”。释迦牟尼圆寂之第二年,其第一大弟子庆喜修成阿罗汉,在王舍城由阿贽世王作施主,由他召集那些记忆有佛祖以往教法且获得不忘总持的罗汉,让他们背诵,当众记录,去其伪说,保留真法,形成文字,以便流传千古。首先在佛之全部弟子阿罗汉聚会上,由声闻饮光尊者等阿罗汉提名并决定,主要由庆喜结集经藏、圣者近侍结集律藏,饮光尊者结集记藏。之后,与会的五百阿罗汉用自己身上的重复衣磊成讲经台,依次请庆喜、近侍和废光尊者坐之于上,分别将自己记忆中的佛法说与公众,完成了第一次结集。当佛祖圆寂一百一十年时,印度广严城的众比丘认为作非法事口呼“负负”等十种行为可不作犯戒处理,而名称尊者认为彼等十事非法,藉此聚敛财物、松弛戒律,与佛祖的正法不容,决心清除违犯戒律者,捍卫佛法的纯洁性。广严城的众比丘得知后恐惧异常,遂将祖衣和法衣送给名称尊者的弟子,托他们从中说情,请求宽恕。名称尊者则排除阻力,由阿育王作施主,召集七百阿罗汉,反复讲说“十事非法”,属于犯戒行为,重申佛祖之法,并驱逐犯事者。此为第二次结集,亦称“七百正说”。至印度阿育王曾孙英雄军执政时期,巨商之子大天杀害父母亲和阿罗汉,畏罪至克什米尔,隐匿恶迹成为比丘,他绝顶聪明,精通佛法,为洗净罪孽,在寺院修定,因得邪魔加持,散布诸多邪见。他死后妙贤比丘亦宣扬与此相同的恶见。同时,众比丘各以方言诵读《别解脱经》,造成语句长短不同和诸多不同的理解,形成不同派别。在英雄军王之子喜庆王执政时期,有个名叫龙军的比丘又大力宣扬大天邪说,引起僧众纷诤,佛教徒内部分为4大派18小派,历时近百年。克什米尔国王迦腻迦为平息纷诤迎请500阿罗汉和获成果者500菩萨,以及数千未获成果的三藏法师,集会上承认18派别都与佛祖的教义相符,因此僧诤平息。同时,还将三藏中尚未写成文字的部分全部写成文字,已经形成文字的重新校正,将佛说总集于一处。此为第三次结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