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保生大帝信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保生大帝信仰

分类:【中国民俗】

保生大帝姓吴,名?(音tāo滔)也称吴真人、大道公、吴真仙、花轿公及英惠候,宋代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人,生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卒于景钓三年(1036年)。吴?是一位信奉道教的民间草药医生,因攀崖采药时不慎跌落深渊身亡。他治病时无论病人贫富贵贱,皆济世为怀。死后受人怀念崇拜,被称为“健康保护神”。在福建同安和漳州分别建有白礁慈济宫和青礁慈济宫,为闽南第一大民间信仰。

台湾先民渡海来台之初,备受瘴病之苦,医药之神普遍受到先民崇拜。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前后,就有泉州金门的先祖渡海来到澎湖,从故乡带来保生大帝的香火,在澎湖岛的北山屿(即今日之白沙乡)定居,之后便在居住地建造了台湾最早一座保生大帝庙―――威灵宫。保生大帝信仰大规模传入台湾,应在明郑时期。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率军渡海来台时,漳、泉一带军民纷纷到祖地白礁慈济宫、青礁慈济宫拜别保生大帝,并带上香火以求平安。有的还带上保生大帝神尊一路供奉。之后,又因种种原因,不断有先民将保生大帝请进台湾。如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台湾爆发了一种奇怪的传染病,医生乏术解厄。许多由漳、泉来的移民便纷纷回到故乡,请来保生大帝的灵身到台供人祭奉。说也奇怪,这场流行性传染病在保生大帝灵身渡台后便告消失。许多保生大帝的宫庙都有从闽南奉迎保生大帝经过的记载。如台北市大龙峒保安宫于明嘉靖年间所建,之后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有同安先民前往泉州府同安县白礁慈济宫乞灵分火来台。台北县树林镇的济安宫于清康熙末年(1722年)所建。当时为一姓赖的泉州人携带保生大帝香火来台,在此地供奉;一位姓张的富商祈祷后大病即愈,于是出资建庙。云林县元长乡鳌峰宫中的保生大帝,为清中叶由泉州府南安县芙蓉乡迁移来台。当时先民为求海路平安,奉请祖庙保生大帝随行护佑。台南县学甲镇清济宫中的保生大帝,为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率军来台后,移民从泉州府同安县白礁慈济宫迎来保生大帝、保生二大帝在此安奉,又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建宫庙。高雄县湖内乡长寿宫中的保生大帝,为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一姓林的善士从故乡白礁迎奉保生大帝尊像来台,在此地建庙以供信徒膜拜。台南县归仁乡仁寿宫中的保生大帝,为当年随郑成功来台时,明朝定国公郑鸿逵部将吴鸠山为求渡海平安,从泉州同安白礁跪祈保生大帝金身一尊,随身奉祀,后奉于此。近些年来,台湾各保生大帝宫庙信徒返回祖庙探亲已成风尚。如台南县学甲镇清济宫信徒于1988年5月4日抵达福建祖庙白礁慈济宫谒圣父圣母(保生大帝之父母),白礁、清济两宫举行合炉典礼,完成海峡两岸两宫合炉使命,为渡台328周年首次之圆炉,颇有历史意义。台南县将军乡金兴宫每年在保生大帝圣诞的前一天,均要向祖国大陆白礁祖庙遥祭,近年则多次直接组团到同安白礁谒祖过炉,彰显出一种血浓于水的民族薪传信仰。高雄县湖内乡的长寿宫,1993年曾到祖国大陆同安白礁进香,受到热烈欢迎。据台湾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台湾各地有保生大帝庙273座,其中台南县最多,有49座。

台南县学甲镇慈济宫上白礁谒祖祭典活动

台湾各保生大帝宫庙都极为重视各种传统祭奠活动,大都规模盛大、仪典完备。如台北县树林镇济安宫,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圣诞日,都要举行祭典活动。当地居民依地理位置分为五股,每年轮流当值炉主,主持千秋祭奠。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在济安宫神前掷轨决定正副炉主,负责筹措三献、演戏等经费,并准备游境等事宜。济安宫董事会还主持元月十五的祈安斗法会、五月二日保生大帝升天纪念祭奠及十月十五日祈安斗法会。台南县归仁乡的仁寿宫,则由五个村落组成五大角头的委员会,轮流办理每年三月十五的保生大帝圣诞的祭奠科仪。每年均要安排歌仔戏为保生大帝庆生,各方信徒则准备丰盛的牲礼。高雄县姑婆寮的保生宫,在保生大帝生日时要卜出一个炉主、十一个头家,于生日之时作大戏,梨园笙歌赞祷,热闹非凡。高雄县湖内乡普济宫,在保生大帝圣诞日时,祭奠隆重盛大,均要燃炮焚香、延聘戏班酬神,白天演歌仔戏,晚上放电影。巡境、清水和谒祖是祭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台南县学甲镇清济宫每年都要举行“南巡、北巡”活动,并自1990年起恢复古例,自行前往芦竹沟北门港清水和谒祖,有时与学甲慈济宫一起举行。学甲慈济宫算是台湾保生大帝开基祖业,每年3月11日都要举办“上白礁谒祖祭奠活动”,即按顺序排队向先民登陆地点出发,队伍可绵延二三十公里之长,举行遥祭福建泉州白礁列祖列宗活动。是日数十个友宫的神轿均在慈济宫庙前参香,并按指定位置排阵,往往挤得水泄不通。惟清济宫曾有赞助学甲慈济宫修庙的历史,所以清济宫神轿抵学甲慈济宫时,不必进行排阵而直接被恭迎至庙庭东侧的金炉边,然后“镇驾接香,点兵阅将”,清济宫在前,慈济宫在后,两宫轿均无编号,其余神轿依编号顺序排阵行进。台南县仁德乡的保生宫,在保生大帝圣诞时,除演戏酬神外,还按例前往白沙岑海边谒祖进香。台南县将军乡金兴宫,保生大帝巡境时夜景颇为壮观,不仅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在巡境中的各种活动如煮油避邪、祈安植福等,加上成排的提灯,远远望去,一幅璀璨的夜色。

台南开立寺公布的法令日期

保生大帝信仰在台湾传播后,首先是作为健康保护神的象征,人们到宫庙中往往祈求的是驱除病魔,并求出药方,配药给病人吃,所以凡保生大帝宫庙都有药签,供病人抽签抓药。保生大帝的药签遍布台湾各地。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台北市大龙峒的保安宫,病人抽签后即到街上买药,以致保安宫附近重庆北路一带的中药店都将庙中药签上的药方抄了去,以方便病人在庙中抽出签后,凭号去药店抓药。据说保生大帝指点的药方极为灵验,常常是药到病除。此外保生大帝还作为护卫乡土、扫除公害的威猛武神,有时甚至无所不能,如台北县保福宫所处地点及附近区域经常遭水淹,之后便疟疾横行,后请出“保生大帝敬五方”,即在五个角落站(下)符保平安,保生大帝镇守中间,保福宫一带再也不被水淹了,疟疾也被控制住。由于保生大帝的功能不断扩大,往往在每个地方都形成其自己的信仰圈和辖境,以确保一方平安。如台南县学甲镇的慈济宫,其辖境有三寮湾、溪底寮、二重港、灰港、渡仔头、宅仔港、倒芳寮、学甲寮、草、大湾、学甲、中洲、山寮等13个村庄;台南县归仁乡的仁寿宫,其辖境为归仁、辜厝、许厝、看西、后市、看东等6个村落。澎湖县湖西乡的保宁宫,其辖境为角寮、北寮、湖东、湖西、白坑、红罗6个村落。辖境造成了信仰圈的形成,增加了这种看似松散的民间信仰的凝聚力。

保生大帝在台湾的广泛传播,各种祭祀活动的空前活跃,推动并促进了台湾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有代表性的如艺阵。各地宫庙在保生大帝祭祀活动中,艺阁阵头特别多,祭祀活动往往成为各式艺阵的大竞技场,由此又推动了这些民间艺术质量的提升。如台南县番仔寮的应元宫一向以“百足真人蜈蚣阵”和“宋江阵”两大民间艺术而名闻于世。在保生大帝的祭奠日子中,应元宫组成108人的蜈蚣阵出巡,轰动庙坛。出巡时香科醮典不必择期,届时由108神人童子扮装忠良义士、文武百官随“宋太宗”出巡,由宋江助阵,銮驾、王轿、民间阵头、艺阁共五十多阵,声势浩大,高潮迭起。由于每次都由宋江助阵,百足真人出巡,所以番仔寮应元宫的宋江阵闻名台湾,成为当地的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1979年台南县承办台湾省社区全民运动观摩活动时,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竟有成人宋江、青少年宋江、儿童宋江三阵,令观众大饱眼福,至今相传。高雄县湖内乡长寿宫的庄内组织有跳鼓阵和狮阵。其跳鼓阵一阵为男,一阵为女,成员大都二三十岁;狮阵约五六十人,以前还请师父,后都由出师的人自己教,成员从一二十岁到七十多岁的都有。高雄县湖内乡慈济宫的辖境内的七个村庄均有跳鼓阵,有的村庄还另有狮阵、宋江阵。保生大帝的祭奠活动还推进了台湾的民俗活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乞龟”民俗。高雄县湖内乡的普济宫每年都要举行乞龟活动,有麦粉龟、土豆龟、米仔龟等。高雄县湖内乡的慈济宫每年也举行卜龟活动,以麦粉龟为主。

在保生大帝助人为乐精神推动下,许多宫庙都热衷于慈善公益及文教事业。如台北市大龙峒的保安宫长年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各项文教活动,还设置奖助学金,发放低收入户救济金,参与急难救助,并利用开办的图书馆,推广成人教育。台南县学甲镇的慈济宫通过大力推广文教事业,回馈地方。目前已兴建了一座文化大楼,一楼为康乐台,二楼为陶瓷馆,三楼为文物馆,四、五楼为图书馆和阅览室,六楼为宫史馆,设备齐全,均向社会开放,成为地方文化的中心。台南县归仁乡的仁寿宫设有归仁中学的奖助学金,鼓励学生努力向学;还设有各项慈善基金,举办多项公益事业。高雄县大寮乡的保福宫不仅将场所借给乡公所办幼稚园,还聘请老师来此教小朋友念书,宫内书声琅琅,堪称奇观。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