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傅奕和姚崇的哲学思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傅奕和姚崇的哲学思想

分类:【地域文化】

唐王朝统治者,很重视利用宗教来巩固自己的政权。当时中原地区佛教盛行,洛阳一直是佛教的中心,嵩山是禅宗的起源地,其他各处寺院林立,信徒众多,广占田宅,游食废业,已成为社会问题。针对这种宗教迷信的现状,反佛教的无神论思想也在中原兴起。

唐初第一个反对佛教的人是傅奕。傅奕生于南朝梁天成元年(555年),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相州邺(今安阳)人。精通天文历数之学。唐高祖即位(618年),召为太史丞,后迁太史令;武德二年(620年)进《漏刻新法》,可见他对历数很有研究。

武德四年(621年),傅奕上书十一条,建议裁减寺塔僧尼,他把佛称之为“胡鬼”,把僧侣诮之为“秃丁”,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他的章奏传诵一时。武德七年(624年)他又上疏亟言佛法害国,谓六朝祚短,悉因信佛;梁武、文襄,足为鉴镜。他认为人的“人死寿夭,由于自然;德刑威福,关之人主”(《旧唐书?傅奕传》),绝不是由什么佛来决定。这里充分表现了他的唯物主义观点和无神论思想。

武德九年(626年)李渊准备采纳傅奕的奏议,全灭佛教,颁布沙汰僧尼的诏旨,但由于他在六月退位,太宗李世民摄政,事不果行。但可以看出他的奏议在当时实有一定的社会力量和影响。

傅奕在太宗贞观六年(632年)又上疏痛斥佛教,揭露寺院剥削民财,割截国贮,祸国殃民的罪行,太宗也表示同意。他还集辑自魏晋以来,反对佛教者言行事迹,编为“高识传”10卷,流行朝野,制造舆论。

傅奕前后向朝廷上书7次,坚持不懈地进行反佛斗争。就是在病中,还指使他的儿子,用羚羊角击碎婆罗门僧宣称金刚不坏的假佛牙,当众揭穿了佛教徒的骗局。

第二个反佛教的中原无神论者是姚崇,陕州硖石(今三门峡)人,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卒于玄宗开元九年(721年)。历任武周、睿宗、玄宗诸朝宰相,可算是三朝元老重臣。他上书建议禁止营造佛寺道观。他用历史事实,指出佛教的荒谬。他说:姚兴、胡太后、萧衍等人,虔诚事佛,广修寺院,但“国既不存,寺复何有?”还说到唐中宗、太平公主、武三思等也崇奉佛教,也都相继灭亡。他说,古代有不少国祚长久的王朝,也有长寿的人,“时未有佛,岂抄经铸像之功、设斋施神之力耶?”(《旧唐书?姚崇传》)这些言论都是很深刻有力的,在朝野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他的建议下,曾勒令1.2万余僧尼还俗归农。他临死前,还告诫他的子弟说:“死者无知,自同粪土;何烦厚葬,使伤素业”。否认灵魂的存在,也就等于挖掉了宗教有神论存在的基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