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元土城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元土城

分类:【传统文化】

在北京城北3公里,地跨海淀、朝阳二区。是元代大都城遗留下的北部城墙(包括西城墙北端一段)残迹。城墙用夯土筑成,基部厚达24米,愈高愈削,最高处约6米,延续长约12公里。元至元三年(1266年)以琼华岛为中心,规划新的都城,次年破土动工,至元九年正式命名大都。以后陆续兴建太庙、社稷坛及其它官署衙门、寺庙,并在太液池西岸建隆福宫(皇太后正宫),元二十一年全部建成。元大都的建筑设计完全恪守《周礼?考工记》所规定的“方九里、旁三门,园中九经九纬,经徐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它坐北朝南,呈一个规则的长方形。其南墙在今东西长安街的南侧,北墙在德胜门外八里的小关一线,东西两侧的南段大体与后来的城墙相合。城周实测28600米,11门,城角4隅设角楼。规模宏大,建筑华丽,当时即为世界瞩目,西方人习惯称之为“汗八里”,意即大汗之城。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朝廷拆毁大都宫城,重建新宫城――紫禁城。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