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兄弟和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兄弟和睦分类:【中国民俗】 家庭中父母与子女血缘最近,此外,具有天然血亲关系的便是兄弟姐妹,他们的四肢百体,都为一气所生,同为父母养育。元代理学家许衡指出:“兄弟同受父母一气,所生骨肉之至亲者也。”他对当时兄弟之间不能和睦相处的民俗现象给予批评:“今人不明理义,悖逆天性,生虽同胞,情同吴越,居虽同室,迹如路人,以至计分毫之利而弃绝至恩,信妻子之言而结为死怨,岂知兄弟之义哉!” ① 作为至亲同胞的兄弟姐妹,其相处原则便是和睦、亲睦。具体一点,便是兄亲弟悌,长幼有序。兄弟之间首先是长幼有序。为何叫“兄”呢?兄的意思是大,兄长是兄弟中接近父亲的一方,也是身份高的一方,具有仅次于父亲的尊贵地位。他应该像父亲一样地对诸弟施以仁慈。民间谚语说:“有父从父,无父从兄。”又说:“老嫂比母。”意思是做弟弟的把兄嫂当做父母似的去对待。那么,为何叫“弟”呢?《白党通义?三纲六纪》上说:“弟者,悌也,心顺行笃也。” ② 顺从兄长,行为忠实可靠,就是弟。《释名》也说:“弟者,第也,相次第而生也。” ③ 所强调的就是长幼有序,做弟弟的应该顺从当哥哥的。汉代戴德在《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中,对兄弟的职责与义务有个说法:弟弟到了成丁的年龄,兄长应及时地为他行冠礼;到了成亲的年龄要操办婚事,为他娶妻成家;要鼓励弟弟的言行符合伦理道德规范,用自己的威严约束和感化他;若弟弟的品行不端,要尽力挽救和帮助,万不得已才分道扬镳。当弟弟的则要尊敬兄长,把兄长作为自己的榜样,听顺兄长的安排,完成兄长要自己办的事情。就是说,弟的职责与义务是遵从兄长,而兄的职责与义务是管束和教化诸弟。简而言之,兄弟之间要“兄仁弟悌”、“兄友弟恭”,用民间的话语,就叫“兄弟和睦”。 在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里,人们理想的家庭是人财两旺,家大业大,能否使大家庭有长期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兄弟之间能否和睦相处是重要条件之一。当兄弟之间为了财产、地位等大闹矛盾、反目为仇时,大家庭便不可避免地要破裂和离析,有的甚至于毁灭。在实际生活中,兄弟长期和睦而大家庭几代保持者较少,因兄弟争夺家产而分裂的是多数,要消除兄弟之间因财产不均而导致纠纷,仅靠长幼有序、兄友弟恭的伦理道德是不够的,因而当儿子娶妻成家后,父母往往按照财产平均分配的原则,析财分灶,各立门户就成为山西普遍的民俗事象。民间有许多生动的谚语,对如何和睦相处作了概括总结,如“父慈子孝顺气丸,兄宽弟忍合家欢”、“家要义,哥哥让兄弟”、“哥哥咋的走,弟弟咋的扭”、“三兄四弟一条心,家中泥土变成金”。相反,“三兄四弟几条心,家中黄金变灰尘”。谚语又说:“有三十年的朋友,无三十年的兄弟”,“十七十八正当耍,二十七八正当家”,娶妻生子、析产分家,也就成了正常现象。“亲戚远离香,兄弟高打墙(指分家)”,“树大分枝,人大分家”,“小着时哥儿好兄弟,大了时打架分东西”。所以兄弟间既要和睦相处,到一定时候又要均分财产,分门各过,则能维护兄弟的和睦关系。因此,从治家到分家的习俗,既反映了父子关系,又体现了兄弟关系,直接的社会作用,仍是维系家庭秩序的稳固和家族的兴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