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先秦时空观和运动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先秦时空观和运动观分类:【传统文化】 先秦时期对时空和运动问题已有较正确的认识。《管子?宙合篇》首先提出“宙合”的概念:“天地,万物之橐,宙合又橐天地。”意思是说,天地十分之大,它囊括了万物;而宙合又囊括了天地。这里的宙指的是时间,合指的是空间,所以宙合就是宇宙。《庄子?庚桑楚》说:“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此处“本剽”即本梢,或本末。因此,宇宙是无限空间、无限时间的总称。在先秦诸子中,对时空的认识,以墨家最为深刻。《墨经》中把时间称为“久”,把空间称为“宇”。其论时间云:“久,弥异时也。”《经》云:“久,古今旦暮。”“弥异时”表示贯穿所有不同的时刻,也就是说久包含了古今旦暮。其论空间云:“宇,弥异所也。”“宇,东西家南北”。“弥异所”表示遍及所有的场所,亦即包括以“家”为中心的东西南北。在这里,墨家在表达时间的无穷和空间的无限的时候,共用一个“弥”字,说明墨家是把时间与空间统一起来,构成一个统一体。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讨论时空问题必然要结合讨论物体的运动问题。墨家先讨论物体运动的开始时刻。《经》云:“始,当时也。”《说》云:“始:时,或有久,或无久,始当无久。”就是说,墨家认为,“始”就是现在这一时刻(“当时”)。他们认为时间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可以是有一个时间间隔的(“有久”),也可以是刚刚开始(“无久”)。在墨家看来,物体运动的开始,其时间应当是无久的,也就是所谓“瞬时”(Δt→0)。远在二千四五百年前,能有这个辩证的看法,确实不容易。墨家定义物体的运动为:“动,或徙也。”“或”即“域”,亦即物体所占据的区域或空间。物体的运动(指机械运动)是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动。这个动可以是平动,也可以是转动。如是转动,即为“偏祭徙”,像户枢去掉门闩后的转动那样(“户枢免瑟”)。墨家对于运动物体的静止也作了探讨,《经》云:“止,以久也。”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的相对静止。而《经说》则从相反的角度来讨论,即“不止”。认为有“有久”的不止与“无久”的不止之别。“无久之不止”,指的是瞬时速度的情况,不论物体的速度多大或多少,但在“无久”这一刹那,速度都可以看成是非常之大,就像飞箭过楹一样(“若矢过楹”);而“有久之不止”则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中计算运动的速度,这样,不论速度有多大,总有一个数,不能达到无穷大,而是像人过桥一样,速度大小可以量度。墨家这种见解是很深刻很精辟的。这个观点同《庄子?天下篇》所载的无名辩者的观点有别。辩者说:“飞鸟之影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若不行不止之时。”辩者认为,镞矢虽疾速飞行,但在行进中的具体每一个时刻,都是有极短促的静止状态(“不行”),而同时又有飞行的状态(“不止”)。至于说到飞岛之影,辩者认为在具体的每一时刻,则都是未尝动的。对于墨家的观点和辩者的观点之间的差别,我们现在思来还饶有兴味,可见先秦时期人们的思想是多么活跃多么深刻。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