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其他亲情往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其他亲情往来

分类:【中国民俗】

河南民间对于干亲、养亲、师徒亲等非血缘性亲戚之间的往来也颇重视。

干亲。干亲是民间普遍流行的结亲形式、有将子女“认”给友好人家作“干儿子”、“干女儿”的;也有遇到知己相好、志趣相投,便相互认作“干兄弟”、“干姐妹”的,民间称“干相好”。干相好大多要举行互换“庚帖”?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的仪式,故也称“换帖兄弟”。按照民间礼俗,干亲也是自己的“亲戚”,也应与其他亲戚一样对待。但干亲大多是建立在经济方面的关系。所以其关系往往流于“干亲干亲,以财供心。没有财务,亲戚不亲”的形式。

养亲。指赡养过自己的亲长,包括用自己乳汁喂养婴儿长大的“奶亲”。养子对待养父母要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一切传统礼仪不许缺少。同时有继承其部分财产的权利。对于奶亲,分雇佣性的和义务性的。雇佣性的奶亲,大多待小儿长大,便失却往来,也有感情深厚,一直保持双方关系者;义务性奶亲,所养多系同族中的儿女,长大自立后,仍视其为亲生父母一样,给予生活上等各方面的关怀和照顾。

师徒亲。民间指以传授技术建立起来的亲戚关系。认为师傅和徒弟的关系非同一般,有“师徒如父子”之说。学徒期间,师傅不仅要传授技术,同时负责徒弟的吃住和部分衣着。出师后,师傅还要送一套工具给徒弟;徒弟也要不计报酬,主动给师傅尽一年义务。其后逢年过节,徒弟都要备礼探望,甚至有的徒弟一直资助无所依靠的师傅过好晚年生活,并主动承担师傅身后之事。

各种亲戚之间的相互往来,民间称“走亲戚”、“串门子”。平常走亲戚在各种节日和农闲季节进行,尤其是年节、元宵节、端午节、八月十五以及收罢麦或打罢秋之时。大都和当地的民俗活动结合起来:如女儿“走娘家”,一般常选在清明节、十月初一的祭祖上坟时,既探望了健在的老人,又参加了追祖活动;也有将探亲和赶庙会相结合,即在亲戚家所在村落逢集、遇会日,前往“串门子”。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亲戚往来探视,近者多采用步行,持礼而往;远者有骑驴的、有推车的。如逢节日,一路热闹非常。

亲戚之家婚娶,做舅舅的、姑姑的、姨姨的,要为甥、侄添置结婚用品,称作“添箱封礼”。还要在大喜之日备礼前往祝贺、喝喜酒、作陪客;亲戚之家遇有丧事,相互告知谓之“报丧”。接到报丧之丧帖讣闻,要持礼前往“奔丧”;遇有生儿育女之喜,女儿要向娘家报喜。娘家要送米面,诸亲也要备礼相贺;甥、侄分家时,舅舅、姑夫被认为是最好的公证人,一定被请去参加主持分家事宜。

亲戚及亲戚往来,是家族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至今在城市、乡村仍十分活跃,一直为人们所重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