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典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典当

分类:【传统文化】

以收取衣物、首饰等动产或不动产作抵押,向抵押者贷款的店铺。亦称“当铺”或“押店”。旧时曾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起源于南朝,当时称“质库”。唐代已盛行。杜甫《曲江》诗:“朝四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白居易《杜陵叟》:“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典当”、“当铺”之名始于明代。大的典当,又分典铺和当铺。典铺不仅接收动产,还接收不动产作抵押,贷款数额不限;当铺一般只接收动产作抵押,贷款数额有一定限制。又,资本不多,临时经营,利息最重的称小押当。乡镇小当铺,向城市大当铺取资,押得抵押品后转押给城市大当铺的称“代当”。此多为地主、官僚、富商三位一体的高利贷资本所经营,营业对象主要是农民、城镇平民或破落世家等。其收取的抵押品主要有服饰、古玩、字画、器皿、家具等。店堂的柜台一般高约四尺,而且墙高、门大,门外标一个大“当”字。店内有“当家的”(经理)、“头柜”、“二柜”、“管库”、“看门”“打杂”等。当家的和店伙们昼夜值班,彼此间用“行话”交谈情况或互通信息。当品成交后,付一种专用约三十二开大小高丽纸印的当票,上面写有当物的名称、质量、当金、利率、期限等。当金额一般不足抵押品所值的一半,利率一般月息二至三分,且不断增高,有的高达六分以上。如晚赎一两天也按一月计息。押质期限一般为半年到一年半。如无力赎回,抵押品被没收,称为“死当”。被没收之物由当铺自行出售,可赢高利,名曰“作利”。解放后曾长期停止营业。

中国封建社会中以收取衣物等动产作抵押品发放高利贷的业户,也称“当铺”、“押店”。起源于南北朝时寺庙所经营的当铺,历代名称不同,有“质库”、“质肆”、“解库”、“长生库”等。典当一词始见于明代。大型典当曾有典铺、当铺之分。前者不仅接受动产,还接受不动产做抵押品,放款数额不限,后者只接受动产做抵押品,具放款数额有限制。还有一些资本不多,规模较小而取利重者,称“押当铺”,亦称“小押典”或“小押当”。在乡镇中,领用城市大典当之款做资本,押得物品再转押于典当者,称“代当”。典当主要为地主、官僚、商人三位一体的高利贷资本所经营,营业对象主要是农民和城市贫民,放款钱数一般不足抵押品实值的一半,利率通常月息二分,并不断提高,有的高达六分,晚赎一两天也按一月计息。借款期一般半年到一年,到期无力赎回的即被没收,称“死当”。鸦片战争后,与银行、钱庄一起构成高利贷网。到国民党统治时期,一些官僚资本大量渗入典当业,开设所谓“公当”、“公典”,以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

旧时一种以物件作抵押放款的方式。解放前黎族地区典当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由于受罚、做鬼原因而典当; 一种是想买一块好田,本钱不够,便暂时典出一块坏田,将好田买回来。典当出去的田,只能得到那块田的大部分代价,多以牛只计算,刻竹为凭。一头牛用一道刀痕表示,刻好分两半,当事双方各拿一半。赎田至少要在三年以后,赎田时,双方拿竹片来合,等赎方将牛交清,便焚去竹片,田归原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