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冬至吃饺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冬至吃饺子

分类:【风俗文化】

“吃了冬至饺,耳朵不冻烂。”每逢冬至节,河南民间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吃。据说这个风俗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舍药为穷人治病。

相传东汉末年,河南南阳地区出了个“医圣”叫张仲景。他原在长沙居官,那年告老还乡,正是冬天,寒风刺骨,雪花飘飘。他走到白河岸边,看到那些为生计奔忙的乡亲们,面黄肌瘦,衣不遮体,有好些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他的心里十分难受。

张仲景一到家,登门求医的人络绎不绝。骡马来,轿子请,官宦人家,乡里豪坤,还有那些富得流油的生意人,整日里把张仲景围个不透风。张仲景虽然很忙,可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他叫自己的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盘上大锅,在冬至的那天开了张,给穷人舍药治冻伤。舍的药叫“祛寒娇耳汤”,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进锅里煮熬,等煮好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娇耳熟后,分给来乞药的人们,每人给一大碗汤,两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只觉得浑身发暖,两耳起热。天天如是,舍药一直舍到年三十,人们的耳朵冻伤都医治好了。

张仲景为人们去疾,舍“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人们都说他成了仙,灵魂附在他的医书药方上。人们有了病,照着他的药方配副药煎熬下肚就会病除。因此每年冬至这一天,人们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一种食品,有人把这种食物称为“饺耳”,也有叫“饺子”或“扁食”的。民间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耳朵,所以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2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