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净众-保唐禅派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净众-保唐禅派

分类:【传统文化】

与南宗、北宗同时,活跃于四川成都一带的一个较小的禅宗派别,称为“净众-保唐禅派”。

该派的创始人是智诜,他是弘忍的十大弟子之一,与神秀、慧能是同学。智诜俗姓周,汝南人,约生于609年,卒于702年。他幼年时便喜好佛教,最初师事玄奘,后改投弘忍门下,学成后住于资州德纯寺。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则天遣张昌期请智诜赴长安。后因有病辞归德纯寺。根据记载净众―保唐禅法的《历代法宝记》,智诜生前著有《虚融观》、《缘起》、《般若心经疏》等。除《般若心经疏》保存在敦煌遗书中外,其它著作已经亡佚。

智诜的继承人是处寂,处寂俗姓唐,因此又称“唐和上”。处寂的传人为无相,据载为新罗国王族。他来到中国后,寻师访道,周游涉历,来到资州德纯寺。据说当时处寂因病不见金和尚,金和尚便燃一支手指为灯“供养”处寂。后者被感动了,收他为弟子,并另眼相待。无相在处寂身边二年后到天谷山,后又回到德纯寺,得到祖传袈裟。后来无相到成都净众寺讲禅法,在此住了二十余年,开创了净众宗。

无相的嗣法弟子为无住,俗姓李,早年作为居士修行佛教,拜老安的俗弟子陈楚章为师。后又拜访过慧能的弟子自在和尚。天宝年间前往剑南拜谒无相,居白崖山,继承无相法绪。唐代宗时,宰相杜鸿渐请无住出山,住成都保唐寺,传授禅法。保唐禅派在无住时盛极一时,无住以后,很快衰落。

净众-保唐禅派的传法凭证为传法袈裟,据说就是弘忍赠给慧能的那一件。当年武则天请慧能入京慧能不去,便强索袈裟进京。后来武则天将袈裟送给了同期进京的智诜。若此事属实,这袈裟就是达摩祖师传下来的了。但此事只有《历代法宝记》有记载,难以为凭。而达摩传袈裟事,早期禅宗史料中亦不见记载。这不过是各派为宣扬自己为正宗而找的依据。除了慧能、神秀、智诜以外,法如、玄赜的弟子们都宣称自家是禅法正宗、弘忍法绪、达摩嫡传。

净众-保唐禅派以“无忆、无念、莫妄”为总持门,以“无念”为宗,主张“一切时中总是禅”。他们的修行方式,既有弘忍的念佛名、令净心的传统禅法,又受到慧能一系的影响,不拘一格,很有特色。无相、无住平时不行礼忏念诵,“不入三昧,不住坐禅”,无住甚至“释门事相,一切不行”。对于礼忏、转读、画佛、写经等这些佛门必修之课,都加以否定,认为是“起心”,而成佛的关键在于“不起心”,也就是“无念”。无住传法也是不定期的,“无有时节,有疑任向”。用无住自己的说法,这禅法是“活泼泼的”,南宗的影响显而易见。净众一保唐禅派历史虽短,活动范围也较小,却独具特色,禅法思想上亦南亦北,兼有保守与革新的痕迹,反映出中唐时期佛教解脱论由渐向顿,修行由繁至简的发展过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