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出嫁礼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出嫁礼俗分类:【中国民俗】 开脸。在绍兴,新郎新娘结婚前都要举行沐浴仪式。此仪式由两位多男多女的“顺流”中年夫妻主持。一人手拿砻筛,上放染红的喜果、鸭蛋,下接大脚盆,另一人用热水从砻筛淋到脚盆,再绞毛巾让新郎(或新娘)揩拭,连续三次。然后,新郎要剃头,新娘要开脸。剃新郎头有一定的礼仪,要点烛、供茶食。理发匠一进门就恭喜道贺,理发时,口念“七子保团圆”或“十全如意”,拔下新郎头上七根或十根长发,挽成花结,准备送到女家去。绍俗以处女是毛脸,女子婚后应常用线绞除脸上的汗毛以保持光洁。嫁前是第一次绞脸,称“开脸”。老?在替新娘开脸时,在新娘头上拔七根长发,与新郎的长发混合搓成线,供新娘扎发髻用。这发线是结发夫妻的信物,也是妇女们最珍贵的东西。 上头。清代,结婚前一天,请理发师来家给新郎理发,俗称“上头”。新郎理发时,两脚分别踏在两个盒子上,盒内放有枣子、花生、红蛋等物。堂上红烛高烧,门外爆竹喧天,乐人班子以唢呐为主奏喜庆乐曲。在台州,临嫁前几天,女子行笄礼,俗称“上头”。请一位多子孙的老妇人,帮助她修额,用细丝线割除面部汗毛,洗脸沐发,挽髻加簪,然后拜祖先和父母,聆听父母教诲。男子在结婚前三天沐浴,然后束发加网,读书人戴方巾,普通百姓戴圆帽。方巾或圆帽必须事前放在竹筛上,用香熏一遍,以祛不祥。在湖州,在迎亲的当天,男家要送来开脸盘,计六个盘子(肉、鱼、鸡、喜果子、炮仗红烛、胭脂花粉各一盘),由姑妈(或舅母等长辈)给新娘开脸,即用花线和鹅蛋粉,把姑娘脸上的汗毛绞去,开脸表示姑娘时代已经结束。 上头盘。在湖州,结婚前一天要向女家发盘,叫“上头盘”,并送七时衣,即新娘从单衣到棉衣的七件衣衫。湖州城镇的富户人家更考究,在娶亲前十二至十六朝(日)发“上头盘”到女家,除再送聘金外,还要送去七时衣(即花裙、花衫、棉袄、棉裤、夹衫、单衫、团袄,一般均以丝绸、缎子制成,色彩以红绿为主)和四金四银(如意、簪、环、戒指、镯子等)。 新娘打扮。在台州负责替新娘穿戴打扮的称“脑奶”(一般是吹唢呐人的妻子),先给新娘沐发梳头,傅粉涂朱,戴凉帽圈,然后把玉饰、银饰和珍珠都串在帽圈上,缠上包头纱,再在发髻上插金钗或银钗。最后穿衣裙,上身穿绣有花卉的红缎花衫,披上缀满银珠、宝石的云肩;下身着绣有凤凰喜鹊的缎裙,腰间再系上两根绣花的飘带。这些穿戴衣物,一般都是从嫁衣店租来的。在常山,出嫁新娘头戴凤冠,脸遮红方巾,上衣为绣花大褂袍,颈套天官锁、照心镜,肩披霞帔,胸前护着脯脯袋,肩挎子孙袋,下身着红裙红裤红缎鞋。 三请。在宁波,婚前三日,女方用大红帖请女婿,女婿先是敬谢;再请,则答以“谨遵台命”;三请之后,才坐蓝呢轿,在四盏书有堂名的高灯引导下前往。到达女家,先拜见岳丈,茶送三道后,到岳母房中拜见岳母,稍坐,出拜女方其他尊长。酒席上,岳丈向女婿斟酒送菜,然后退席,由阿舅陪席。 做上轿鞋。在温州,新娘上轿前,要做一双软的用红绿布做好的上轿鞋。有的地方是请亲戚女客中福气好的人做;有的地方由新娘在清晨五更,坐在一桶谷上,足踏米筛,和另外一位少女同做,但必须在天明之前做好。 吃上轿饭。在宁波,花轿临门,女方虚掩大门,待男方使者从门缝里塞入红包,始大开中门迎入。新娘上轿前,由兄弟一手持红烛,一手执镜子向轿内细细搜照,说是可驱逐匿居轿内的凶煞。搜轿后,使者催妆三次,新娘才更换吉衣。宁波城乡习惯由兄弟抱上轿,以免新娘双脚着地带走娘家“风水”。如果步行上轿,地上须铺红毯,亦有不铺地毯而新娘在新鞋上套一双旧鞋,待上轿后由送嫂把旧鞋脱回。新娘上轿前,其母喂一口“上轿饭”,意谓别忘养育之恩。新娘上轿坐定后,不可移动坐位。轿出门时,其母及姐妹不下堂,边哭边说吉祥词送行。认为哭可使她多子孙、兴旺发达。花轿内,新娘坐位下放一铜火?,内贮炭火,意谓新娘像火一样发。其兄弟送花轿至中途,用火?之火点香带回置于灶间火缸内,说是共同发达兴旺。 吃肉骨饭。在洞头,出嫁的这天早上,父母亲要烧“肉骨饭”给当新娘的女儿吃。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祝福女儿出嫁后,夫妻恩爱,情同骨肉;二是希望女儿出嫁后,以“肉白骨”的精神创建家业。出嫁前父母亲要交给女儿一个“红包”,即给出嫁的女儿带一些私房钱去,以作为零花用,此俗称“压肚兜”。 鲤鱼散子。缙云县新娘在上轿时,要准备铜钱放在前襟,出花轿时,任其散落,供小孩抢取,叫做“鲤鱼散子”,象征新娘可多生子女。花轿要停放在中堂,轿脚要放在圆形的篾制团几上,意思是不让新娘带走娘家风水。新娘上轿,由其兄弟抱上花轿,花轿出大门后,一路上鼓乐喧天,鞭炮不断,路上所有的轿舆一律要让道。 哭嫁。出嫁这天,新娘见人就哭,母亲、姊妹、六亲女客都陪着新娘哭,这叫“哭嫁”。平阳一带,叫“哭轿”。当哭到高潮时,经过亲友劝慰,全家止哭。昌北地区,新娘上轿必须哭,称“哭发哭发”,一般新娘是小声哭泣,母亲是大声哭泣。也有少数地方有《哭嫁歌》,如:“敬重公婆老大人,夫妻恩爱乐呵呵,姑娘小叔要和睦,生男育女乐天伦。”新娘上轿后,由娘家兄弟握住轿杆,盘旋三转,然后在鼓乐声中抬往男家。 鸳鸯瓦。在温州,当新娘上轿时,伴娘将两片瓦和一对泥碗,用红头绳捆扎坚固,外系万年青、翠柏,送入花轿,放置于坐板下,这叫“鸳鸯瓦”,意思是“头顶自己瓦,脚踏自己泥”,是把娘家风水福泽分点给女儿带去,是爱女的意思。在乐清,新娘临上轿前要饮一杯红糖茶,而且轿中要放进鞋篮一只。鞋篮内放稻秆桩两个,瓦两张,碗两只。待轿到男方,伴娘用红布袋装鞋,放在洞房床下,七日后撤去。 散三杯酒。在金华,花轿进入新娘家门,须停放在篾箩(晒谷用箩)上,迎娶中餐由女家设宴款待,宴后放鞭炮或鼓手用长喇叭和号筒吹乐,催促新娘上轿动身。姑娘须开额头(平生第一次理发修容)、沐浴、梳妆,俗称“扮上轿”。上轿前女儿要向父母行跪拜礼并敬酒三杯。再由大哥或利市人抱新娘到花轿前,换上事先放在米筛上的新鞋方可上轿。新娘脚不可着地,俗有穿上带土的鞋子到婆家,婆家会发,而娘家会败之说。不少地方这时还要送上轿饭,新娘略尝一口后交给弟妹吃,表示不忘娘家恩,牢记骨肉情。江山一带有新娘花轿上路,新娘的弟弟要用双手攀吊在轿杠上走一段路,俗叫“吊轿杠”,这种习俗也是一种舍不得离别的表示。 待嫁酒。在温州,婚期前一日,女家亲戚都来送嫁,要设宴款待,叫做“待嫁酒”或“起嫁酒”。这些酒宴主要用料和酒、南货都由男方送去。在温州市,男家送猪肉、羊肉、鸡、鹅、鱼之类。在乐清,结婚前几天,男方要给女方一担六样礼物,俗称“上轿样”。这六样礼物通常是猪肉、猪肝肚(一副)、鸡(一对)、黄鱼(一对)、花蛤(或蛏)、面等,供女方办出嫁酒。当地还有饯嫁的风俗,在女子出嫁前一两个月与女家有喜庆有往来的“亲房”都要为她设宴饯送,俗称“吃送嫁酒”。在待嫁酒宴上,长辈要送给出嫁女子以偶数钱币的喜包,俗称“待嫁包”。 催妆酒。在湖州,花轿快到女家时,连放两个炮仗,以通知女家,俗称“通信炮”。通信炮一响,女家父亲和娘舅、姑夫等要出门欢迎。轿子停在正厅(或正屋)内。接下去是招待迎亲宾客。与此同时,鼓吹手奏催妆曲。新娘房中摆丰盛的催妆酒(由男家送来),但一般多不吃酒,或只象征性地动一动盅筷。此时的新娘,穿戴完毕,吃过催妆酒。新娘换上一双新红绣鞋,坐在床沿上,脚不可以沾地,否则认为会把娘家的财气带走,父母进房来看女儿,讲点临别赠言。喜娘拿大红巾盖在姑娘头上,继而由娘舅或姑夫把她抱到停放花轿的厅堂(或堂屋)里。此时鼓乐喧天,鞭炮齐鸣。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