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刘安分类:【传统文化】 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沛郡丰(今江苏丰县)人。汉高祖之孙,嗣为淮南王。好读书,喜鼓琴,有才思,雅文辞。时汉武帝方好艺文,甚尊重之,赐几杖不朝。其后因谋反事泄畏罪自杀,受株连者数千人。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鸿烈》(后称《淮南鸿烈》、《淮南子》)一书。该书以道家自然天道观为中心,糅和先秦儒、法、阴阳等各家学说,提出万物皆“道”派生,“道”则“覆天载地”,“高不可际,深不可测”,攻击儒家为“俗世之学”。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杂家。 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沛郡丰(今江苏丰县)人。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16岁袭父爵,封为淮南王。好读书鼓琴,善为文辞,才思敏捷。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撰《鸿烈》(后称《淮南鸿烈》,亦称《淮南子》)。《汉书?艺文志》著录“《淮南内》21篇”、“《淮南外》33篇”。另有《中篇》8篇。《淮南外》、《中篇》久佚,今仅存《淮南内》21篇。其内容以道家自然天道观为主,又多采阴阳五行之说,并夹杂儒、墨、名、法诸家的思想。历来认为是杂家著作。东汉高诱认为:“其旨近老子,澹泊无为,蹈虚守静”(《淮南鸿烈解序》),是汉初黄老无为思想的继续。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认为“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汜论训》)。《鸿烈》一书亦包含了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在论“气”与“道”时,涉及了宇宙的生成和万物的存在与变化。吴楚七国叛乱时,刘安曾欲举兵响应,因相国反对未遂。武帝继位,暗中整治攻战武器,图谋夺取帝位。元狩元年(前122),其事败露,举兵反叛,未遂后自杀,受株连者达数千人。传见《汉书?刘安传》。 汉朝宗室。汉淮南厉王长之子。刘长以谋反罪自杀,文帝怜之,乃封其四子为侯,刘安被封为阜陵侯。文帝十六年(前164),进封安为淮南王。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射猎狗马驰骋,欲行阴德循抚百姓,收买人心。他时常抱怨父王之死,图谋不轨。吴楚七国叛乱之时,他就准备起兵响应,但被相国阻止。武帝即位后,淮南王安又与太尉田袜串通,觊觎帝位。且修治兵器战具。接纳宾客奇才,用金钱贿赂郡国诸侯,欲为叛逆。他还派遣爱女刘陵前往长安侦察动向。淮南王后荼、太子迁无视汉法,专擅国权,侵夺民田,妄捕良人。元朔五年 (前124),淮南王安阻止雷被参军击匈奴,被削夺二县。元狩元年 (前122),淮南王庶孙刘建使人告发刘安父子阴谋,事下廷尉、河南审理。刘安知道大事不好,欲立即发兵起事。于是谋士伍被前往官府报告。武帝派兵围淮安王宫。刘安被迫自杀,王后、太子被捕处死。与此案有牵连的列侯、二干石、豪杰及宾客数千人,皆以罪轻重受诛。淮南国废为九江郡。初,刘安曾经招纳宾客方术之士,著作 《内书》、《外书》 和 《中篇》。今存 《内书》,即 《淮南子》,或称 《淮南鸿烈》。 汉高帝孙。文帝十六年,袭父封为淮南王。好文学,曾奉汉武帝命作《离骚传》。好神仙书,折节下士,尝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鸿烈》一书,即《淮南子》,言神仙黄白之事与变化之道。据《淮南子?要略》言,此书著作意图,一是探求避祸求福,养生保身之道,即所谓“使人知先后之祸福,动静之利害”。二是为统一的封建国家提供长治久安之道,即所谓“天地之理”、“人间之事”、“帝王之道”。《神仙传》称,刘安曾得八位异人传授丹经,并教之以修炼之术,后“白日升天,鸡犬随之”。实为谋反事发,服药自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