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创办私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创办私学分类:【地域文化】 (一)文化下移与私学兴起
春秋以前,“学在王官”,文化学术被王室即国家的中央政府的专职人员垄断,匡家的礼乐、典籍统由史官制作、解释、收藏。在教育方面,学校都由政府直接控制,称为“官学”。官学有两类,一类是贵族学校,设小学和大学,为贵族子弟所专有。大学设礼、乐、射、御、书、数课,学习礼乐文化,合称“六艺”,由国家直接管辖。一类是平民学校,也是官办,平民子弟可在那里学习一般文化知识和受军事训练。随着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变革,这种偏狭而封闭的教育制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至公元前8世纪,周朝经过厉、幽之乱后,礼崩乐坏,中央政府控制能力削弱,再经平王东迁,局势混乱,大批王官流散畿外封国。如《论语?微子》载:“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罄襄入于海。”这八人仅是平王时著名乐师,其余流散不见记载的自然也不少。诚如司马迁在《史记?历书》中说:“畴人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所谓“畴人”,就是世世代代掌管学术的王官。这就是孔子所闻:“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传?昭公七年》)王官流散各地,带去了为官府垄断封闭的文化。 再是,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封国,经过兼并,强大起来,形成一些地域性中心。随着其经济、政治的发展,也要求文化的发展;随着其权力的膨胀,甚至在礼仪上也要求享受周天子的礼乐权力。当时最先进的文化是周朝的礼乐文化。因此,他们急切需要了解西周礼乐制度,加强礼乐建设。对王官的流入,就倍加欢迎,甚至派人至周去聘请王官为师。就连保存周朝礼乐制度最多的鲁国,也曾于惠公时请礼于周,其它国家可想而知。《吕氏春秋?杂染》载其事云: 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 此文中“桓王”有误。因鲁惠公与周平王同时,梁玉绳《吕子校补》引《竹书纪年》云,惠公请礼在周平王四十二年(鲁惠公四十年,前729年)。史角是西周初年成、康时著名史官史佚的后代,世代为史官,即司马迁说的“畴人之子。”《汉书?律历志》载:“三代既没,五伯之末,史官丧纪,畴人子弟分散”,走向民间。他们见世卿世禄已保不住,为谋生计,便利用自己的文化专长和各国欢迎的有利条件,或为人师传授知识,成为私学的创办人;或为相礼,从事各种礼仪活动。据《吕氏春秋》载,在孔子之前,郑国有壶丘子林的私学,广招弟子,并按年龄排座次(《下贤篇》:“与其弟子坐以年。”)。邓析办有诉讼班,培训“律师”,只要交纳一定衣物作学费,就可到他那里学打官司,“民之献衣襦哑而学讼者,不可胜数。”(《离谓篇》)。此外,在鲁国办私学者,还有詹何、王骀、少正卯等(依次见《韩非子?解老》、《庄子?德充符》、《论衡?讲瑞》)。孔子生活于这样的年代,又作为知识渊博的知识分子而不见用,于是也走上了创办私学的道路。 (二)孔子私学的创办
孔子创办私学始于何时? 有人认为孔子22岁时,即“设教闾里,鲁人颜无由、曾点、秦商、冉耕等登门授业” ① ,30岁时,已在教育上立住了脚。孔子所谓“三十而立”(《论语?为政》),与其教育上的成功是有关的。孔子办学,“有教无类”(《卫灵公》),这是一个创举,打破了贵族子弟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文化的下移。他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尚无诲焉。”(《述而》)他的弟子有贵族子弟孟懿子、南宫敬叔等;有平民子弟冉耕、颜无由等;有大富商子贡等;也有贫苦的颜回、原宪等;有年龄大的,也有年龄小的;有鲁国人,也有鲁国以外的人。在孔子那里,学生打破了族类、地域、国别、出身贫富贵贱的界限,把私学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办出了空前的规模和水平。他先后办学50余年,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收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从这里不仅可看出孔子办学的规模和巨大成就,而且还可以看出其教学的主要课程:“六艺”。这些课程都是孔子少年时学过的,熟悉的。有人认为,孔子搜集整理了古代所有的文献,删订《诗》、《书》、《礼》、《乐》,传《周易》,作《春秋》,合称为“六经”。删、订、传、作的目的,是为了传播文化,自然“六经”是其主要课程。《论语?述而》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清人刘宝楠《论语正义》解释说:“文谓诗书礼乐,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皆文之教也。行谓躬行也。中以尽心曰忠;恒有诸己曰信。人必忠信,而后可致知力行。故曰:忠信之人,可以学礼。此四者,皆教成人之法。”“教成人之法”就是用“六经”中规定的政治、伦理、哲学等道理,铸造仁人君子。正因为如此,孔子把西周以来为礼相――为人办理冠、婚、祭、丧仪式的儒术,“改造为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文化教育的儒学,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 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