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刻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刻漏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计时器具。又名漏刻,漏壶,简称漏。用铜铸成。历代形制不一,有用水,有用沙。用水者通常分为播水壶、受水壶两部分。播水壶分2至4层,壶底穿有小孔,可以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即箭形浮标,箭上划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用以表示时间。 刻漏 也叫铜壶、漏刻,是古代一种重要的计时器。包括漏壶和刻箭两部分。漏壶底部有漏孔,壶内插一根箭,箭上有刻度。随壶水漏出,箭逐渐下沉,根据露出壶水外的箭上刻度读出时刻来。古齐鲁文化典籍中有最早的记载。《周礼?夏官?挈(qie,提的意思)壶氏》: “悬壶……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表明我国周代已用刻漏来记时间。古人利用刻漏将一昼夜分成均匀的一百刻。汉武帝时齐人甘忠可提议改革百刻制为百二十刻制,以使刻与十二时辰换算方便。汉哀帝接受他的建议,在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实行过两个月。至清代正式定为96刻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