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劳动号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劳动号子

分类:【传统文化】

简称“号子”。民歌的一种。因产生于劳动生产过程中,又与体力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而使用,故名。是整个人类文化中产生最早、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品种。其特点是简明直接、坚实有力、粗犷豪迈、淳朴沉着、节奏明确,很能表现劳动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由于劳动方式不同,劳动号子通常可分为五类:(1)搬运号子:装卸、挑担、推拉等号子。如上海的《搭肩号子》、四川的《平板车路号子》,黑龙江的《磨石头号子》等。(2)工程号子:打夯、打硪、打桩、采石等号子。如山东潍县的《打夯号子》、湖北的《打硪歌》、四川的《打锣哨子》等。(3)农事号子:车水、打粮、春米等号子。(4)船渔号子:行水、打鱼、放排号子等。(5)作坊号子:盐工、榨油等号子。流行全国各地,即兴创作很多。

土家族口头文学之一。劳动号子,是土家族最古老最粗犷的口头文学。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水上船工摇橹、撑篙、放排号子;一类是旱地石匠开山放炮打岩劳动号子;一类是脚夫挑抬号子。无论何类号子,皆系即兴创作,采用比拟夸张等手法,生动地展示地理风貌、民情风俗、劳动场景、生活经历。如《酉水号子》,两句一韵,琅琅上口,是酉水船工们踏波踩浪,拉纤标滩,即兴吆喝哼唱的作品,既生动地再现了酉水一带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乡风民俗,又反映了船工同大自然抗衡、斗险滩、破恶浪的宝贵经验,还刻划了船老板的丑恶嘴脸,道出了船工们的辛酸;不愧是一幅酉水导航图与酉水历史的长幅画卷。

劳动号子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日常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歌曲,一般比较简短,铿锵有力,容易上口。可分为林区号子、水上号子和陆地号子三大类,细分则有林区号子、渔民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压路号子、建筑号子等,其如福州的《打夯歌》、周宁的《压路歌》、建瓯的《建溪伐木号子》、宁化安乐的《运木号子》、晋江永宁的《渔民号子》、霞浦的《下洋号子》、宁德的《拔船调》等。除此之外,各地其他种类的劳动歌数量亦很多,流传也很广。大致有种田歌、抗旱歌、车水歌、长工歌、牧牛歌、耘田诗等,如福清等地的《长年歌》、福州的《十把锄头歌》和《牧牛歌》、厦门的《犁田歌》、柘荣的《耘草诗》等,都富有时代生活气息,是近代前后各地乡村常见的民歌。

江西劳动号子分为陆地号子和水上号子两种。根据分工不同,陆地号子亦有多种。有南昌、九江、波阳等地的“搬运号子”,上饶、九江等地的“打夯号子”,瑞昌的“扯秧号子”、“剥麻号子”、“放牛号子”,进贤的“打肩号子”、“拉车号子”、“抬车号子”等码头号子;江西山区林木繁茂,还有专门的“伐木号子”,赣南上犹县的伐木人在五指峰砍伐或搬运木材时,就伴随有砍木、溜木、拉木、扛木等多项号子;此外,还有“舂米号子”、“采石号子”、“榨油号子”等等。

水上号子多流行于赣江、抚河、信河等地。赣州地区就有“拉排号子”、“长江号子”、“搁浅放排号子”、“起锚号子”,瑞昌有名为“八洞神仙请上船”的划船号子,乐平、宜黄有劳动号子“划龙船”、“划船歌”,南昌和清江流传“木排号子”,永新一带河边听得到“撑船号子”、“拉纤号子”和“推船号子”,鄱阳湖渔民在用大篙网捕鱼时也高唱“大篙网吆号”。

这些号子分领唱、合唱,多用衬字衬词。有些歌词是领唱者的即兴创作,也有一些是由纯粹的语气词构成,没有什么字面含义。如进贤温圳码头号子中的一首打肩号子,从头至尾,出现的都是“嘿哟嗬”、“唉呀哈”一类语气词。号子的音乐多吸收民间小调的旋律。南昌和清江的“木排号子”较有特色,是一种木排工人扎排时一唱众和、劳动节奏强的劳动号子,它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扎排过程,展示了倒梁、串锚、推车子、收缆子、拉排5道工序。以四句和七句来统一步调,根据劳动强度的大小、操作时间的长短,交替歌唱,形式灵活。领唱与合唱往往首尾相叠,形成四、五度的和声效果。其中“凤阳号子”是在利用水的自然流速,绞动车盘时唱的,又叫“推车号子”。

包括海洋号子、黄河号子、运河号子等。

海洋号子。包括渔民号子与海员号子两种。渔民号子流行于蓬莱、长岛、莱州、乳山、荣成、威海、日照、即墨、昌邑、寿光等地,伴随渔民各项劳动的有溜网号、上网号、撑篷号、启锚号、推船号、拖船号、摇橹号(可演变为追鱼号)、捞鱼号、敛鱼号、封网号、记浮号、爬爬号、抢号、打扦号、抽坛号等;海员号子主要流行于青岛、烟台、龙口、石岛、石臼所等港口,是从事海运的船员在劳动时唱的号子,有撑篷号、推磨号(绞缆绳时唱)、拔棹号、出船号、启锚号、原锚号、拉钻号、靠镣号等。以山东半岛为界,在风格上分“北海号”与“南海号”两类。

黄河号子。分“船号”与“硪号”两类。“船号”是船工劳动的号子,有出河号、下河号、撑篷号、绞绾号、摇橹号、拉纤号等;“硪号”又称“夯号”,是筑堤民工夯实土层时唱的号子。山东的硪号主要流行于今黄河河道和黄河故道所经地方,如东明、鄄城、菏泽、郓城、梁山、济南、齐河、利津、东营、垦利、阳谷、汶上、长清等地。各地号名多有不同,一般有二板号、慢四板、快号、十二莲花、小了了号、爬山虎、程号、打手硪号、两头停、大太平、大号、二八号、一号、长号、短号等。“硪号”多半有词,词的内容很广,有民歌小调如《对花》、《十道黑》,有历史故事如《隋炀帝下江南》,有即兴的创作,还有整套的戏曲故事如《陈州放粮》,民工们称这一类号子为“喊戏”。号子的曲调,鲁西数县受豫剧调影响,而近黄河口数县则更明显受吕剧的影响。

运河号子。也分船号与夯号两类。船号主要集中在德州、临清、济宁等内陆码头附近,有起锚号、摇橹号、拉篷号、撑篙号、行号、呀哟号、太平号、打冲号、拉纤号、绞绾号、老号、拔棹号种种;运河夯号以德州一带最为丰富,分大号、小号、川号三类。大号也叫“呼号”。小号最为抒情,有三朵花、落莲花、十枝花、十针扎、东北风等曲调。川号则是剧烈劳动时的号子,速度快,节奏紧。

宁夏汉族劳动号子又分为夯歌、场歌和船歌,曲调粗犷豪放,节奏明快,可在劳动中起到组织、协调动作,鼓舞情绪,调节精神状态的作用。夯歌是在盖房子、修水利、打夯时唱的,节奏快慢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场歌又叫“喝场调”,是在打场或耕地时唱的,音调苍劲悲壮,缓慢悠长,主要是为了解除劳动时的苦闷和寂寞。旧时,宁夏地区以皮筏和木船为运载工具的航运较为普遍,船工调应运而生。由于黄河在宁夏境内河面宽阔,水势平缓,所以宁夏地区的船歌一般只有一两种基调。船工喊号子时根据情况而定,时而豪迈,时而徐缓,时而紧张,时而沉重。现在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变,木船作为运载工具已逐渐退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作为重要航运工具的羊皮筏也多作为旅游景点载客观光的工具,皮筏的主人偶尔也喊唱船歌调。

口弦、笛子 (胡宪国 摄)

劳动人民在进行生产劳动时唱的民歌。宁夏回族劳动号子有打夯号子、伐木号子、船工号子、渔歌、场歌、牛佬佬调等,不同性质的劳动有不同风格和韵味的号子。大部分劳动号子是在集体劳动时唱的,一唱众和,起着组织劳动、协调动作、鼓舞情绪、调动精神的作用,也有一个人在耕地打场时为了消除寂寞,信口吆喝的。如“喝场调”、“牛佬佬调”等。劳动号子在内容上除歌唱与劳动有关的事物外,大多是随兴所致,即兴编唱的,一般有大量衬词,有的则全部以感叹性的虚字歌唱。

船工号子。船工摇船过滩时唱的民歌。黄河在宁夏境内水势平稳,河面宽阔,自古木船运输较为发达。船工多是回族,在推船下水、搁浅抬船或穿越激流险滩时须喊号子助力。船工号子由舵手领唱,其他船夫用尾音接和。

场歌。打场犁地时信口喝唱的民歌,川区叫“喝场调”,山区叫“牛佬佬调”。旧时打场,赤日炎炎,人困牛乏,劳动人民用场歌来排解心头的苦闷,倾诉被压迫的痛苦情绪,所以大部分场歌曲调都有苍凉的韵味。宁夏南部山区回族群众在放羊牧马时喜欢喝唱牛佬佬调,当地人称为“花儿号子”,其调带有牧歌韵味,粗犷辽阔。场歌是一种即兴吆喝的腔调,大多无词,用“嘹”或“哎咳哟”之类虚词来歌唱,有含意的歌词不多。场歌曲调高亢悠扬,优美动听,唱时用假声,一般是独唱,有时两人对唱或轮唱,此起彼伏,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上海地区的号子丰富多彩,从长江口到钱塘江口的广阔海面和近江河流上可以听到《铁心车号子》、《钹蓬号子》、《点水号子》、《拉网号子》、《起舵号子》、《摇橹号子》等嘹亮的渔船号子;在港口码头可以听到把货物提放在运者肩背上时所唱的《搭肩号子》,肩负货物边走边呼喊的《肩运号子》,指挥货物堆放时唱的《堆装号子》,用扛棒抬运时唱的《扛棒号子》,以及《起重号子》、《摇车号子》等强烈、沉重的搬运号子;在建筑工地上可以听到《打夯号子》、《打桩号子》、《上梁号子》、《打硪号子》等高亢的建筑号子;在农村,号子就更多了,有《赶车号子》、《喊担号子》、《踏车号子》等,甚至赶鸭也有各种不同的号子。

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简单的劳动呼声,是劳动人民根据劳动的需要创造出来的音调。唱号子是为了统一劳动节奏,指挥劳动;并起着解除疲劳、调剂情绪的作用。大都是无字句的“嘿嗬”的音调,有些亦插些简短歌词,作为过渡。

(1)渔民号子。旧时捕鱼业全靠手工操作,劳动异常繁重。各种工序的劳动都要唱号子以统一步调,调节情绪。舟山渔民号子按工序可以分为起锚、拔篷、摇橹、打水篙、起网、起水、挑舱、宕勾、抬网、拔船等。这些号子,名目虽多,但归纳起来,其曲调类型可按照劳动强度大小而分为重号、轻号两种,大都粗犷有力。

拔滩号子(陈家龙摄)

(2)海塘号子。浙江省钱塘江口两岸,北至金丝娘桥,南至曹娥江口,称“浙江海塘”。在东部平湖、海盐、海宁部分地区濒临杭州湾,自唐以来,就有修筑海塘抵御海潮侵袭的习惯,筑修海塘劳动强度极大。其工序可分为三种,即撬石、抬石和打桩(打夯)。因而就有不同的号子,如撬石号子、扛石号子、打桩号子、打夯号子、龙门桩号子、长扛号子、短扛号子、串步号子等,这些号子风格粗犷,旋律多变,气势壮阔。

(3)车水号子。车水在浙江农村是极为普遍又很艰苦繁重的劳动,单家独户难以胜任,必须换工互助多人协作才能完成。车水号子的主要功能之一便是记数,车水号子的歌词中大都有数目字,如“十二月花”、“一百只麻雀”等等。在海宁农村,为了计算劳动数量,在水车的链头和轴轮上做记号,车链转12转称一“哈”,一般踏完17哈就换人,称为一“起”。以海宁湖塘一带的“哈头”最为动听,俗称“湖塘哈头”,唱词加入花名,内容渐趋复杂,曲调高亢动人。

(4)造船号子。浙江沿海旧时有小型船厂,生产内容主要是修船和造船,全部用手工操作。造船号子就是在手工操作过程中所唱。有“三声号”、“七声号”、“拉钻号”等。其中,“七声号”是在进行重劳动时唱的;“拉钻号”是在给船体钻孔时唱的。这三种号子的曲调,均与渔民号子基本相同。

(5)背纤号子。绍兴河网湖泊连片,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河湖中筑有许多长长的石板纤塘路(或名纤道桥),以便纤夫拉船,这里水平如镜,船吨位也不大,所以纤夫一般也只一两人。所唱的号子,情绪比较轻松,既为劳动鼓劲,更为消遣开心。唱时由摇橹者主唱,并与纤夫互相对答。歌词为:“哦格(一格、二格、三格、四格)。天上星多月勿(不)明,地下新闻多得很(一格、二格、三格、四格),啥西(什么)来?(一格、二格、三格、四格)。绍兴街上起大火,两部龙头(一种杠杆救火机)都勿灵,一烧烧到官衙门,吓得那地保呒(没有)魂灵(一格、二格、三格、四格)。过桥来(提醒船过桥时,要收纤绳)!”

其他的劳动号子还有撬石号子、搬运号子、数蛋号子、车砻号子、叉柴号子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