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包青天的传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包青天的传说分类:【传统文化】 民间传说。“包青天”是百姓对包拯的誉称,又称“包公”、“黑老包”等。包拯(999―1062年),北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进士。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又被称为“包龙图”。官至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以廉洁闻名朝野,执法如山,不畏权贵,当时称为“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他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小说、戏曲多取为题材,民间传说更为丰富。著名的传统剧目有《陈州粜米》、《秦香莲》(《铡美案》)、《包公赔情》、《女审》、《奇冤报》(《乌盆记》)、《探阴山》、《双钉记》(《白金莲》)、《狸猫换太子》、《断后龙袍》(《遇后成袍》)、《铡郭槐》等。几乎全国较有影响的剧种都演出过这些剧目,其中不少还拍摄成了影片。传统曲目影响大的有《龙图公案》、《包公案》、《三侠五义》等,多为评书、评话、大鼓等曲艺演出。以同名公案小说种蓝本改编。1956年我国出版了《包公的故事》。有关包公的连环画册亦出版有多种。近年拍摄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包公》影响也很大。有关包公的传说,主要是反映他秉公断案、断案如神、执法严峻。包公是中国老百姓在旧时的理想清官形象。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