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岳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北岳庙分类:【传统文化】 在曲阳县城西,原名北岳安天王圣帝庙,简称北岳真君庙。建于北魏宣武帝时期,为祭祀北岳之所,至顺治十七年(1660年)曾在此举行遥祭北岳恒山仪式,此后才改祭于山西浑源。自唐太宗后历代均有修葺扩建。现存建筑大多为宋元以后遗迹。庙规模宏大。由南而北依次为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飞石殿和德宁之殿,两侧还建有若干碑亭。德宁之殿为庙内主体建筑,元至正七年(1347年)重建,是国内现存元代木构建筑中最大的一座。殿面阔7间,进深4间,高约30米,重檐庑殿顶,盖布瓦,琉璃花脊,四周出廊,前有月台,围以汉白玉石栏杆,结构严谨,雄伟壮观。殿内东西檐墙绘有巨幅彩绘壁画“天宫图”,高6.5米,宽17.7米。东墙为“龙兴雨施”,西墙为“万国显宁”,图中人物高达3米。西壁最高处绘有“飞天之神”。壁画画面完整,布局有致,采用重彩勾填和沥粉、贴金等技法,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庙内保存有北齐至清各代碑碣137通,其中北齐邸珍碑、大魏王府君碑、唐张家祯碑、宋韩琦碑、元赵孟畋?兔髦煸?氨??从沉宋夜??飞喜煌?逼诘氖榉ㄒ帐酰?鞘榉ㄒ帐醯墓灞ΑO治??壹吨氐阄奈锉;さノ弧</p>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内西北隅。原名北岳安天王圣帝庙,简称北岳真君庙。清顺治十七年(1660)以前,历代均在此祭祀北岳。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时期(500―515),历代屡经修葺扩建,规模宏大。原有建筑多已毁圮,现仅存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德宁殿等,有北魏至清各代碑刻137通。德宁殿为主体建筑,面阔九间,进深六间,高30米,重檐庑殿顶,建于高台之上,台周环以白石栏杆,殿檐下悬元世祖忽必烈所书“德宁之殿”匾额。殿内东西壁绘巨幅《天宫图》,高8米,宽18米,图中人物高达3米,相传为唐代吴道子真迹(据考为元代之作)。庙内碑刻不乏精品,如大魏王府君碑、唐张家祯碑、宋韩琦碑、元赵孟碑、明朱元璋碑等。 其中大魏王府君碑被康有为称为“神品”。 北岳庙位于曲阳县城西部。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时期(500―512年),为祭祀北岳之所,历代沿袭成制,直至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还在这里遥祭北岳恒山,此后才改祭于山西浑源。 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曾重建北岳庙,俟后历代均有程度不同的修葺与扩建。现存主要建筑为宋元以后的遗物。 北岳庙主要建筑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现存建筑有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飞石殿遗址和德宁之殿,两侧还有一些碑亭。 德宁之殿是北岳庙的主体建筑,座落在中轴线北部,殿基高大,周围有白玉石栏杆,前有月台。现存大殿系元代至正七年(1347年)重建,是元代木构建筑中最大的建筑之一,悬有“德宁之殿”的匾额。该殿建筑雄伟壮观,高约30米,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四周出廊、重檐庑殿顶,盖布瓦、琉璃花脊。梁架结构为八架椽?,斗拱硕大,配置很有特色。整座建筑结构严谨,保持着宋元时期的建筑特征,在建筑史上有重要价值。 殿内东西檐墙绘有巨幅“天宫图”,高6.5米,宽17.7米。东墙壁画为“龙兴雨施”,西墙为“万国显宁”。此外,在大殿内扇面墙的背面,还有高大的“北岳神出行图”壁画,长约27米。 壁画相传为元人仿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画风所绘。画面完整,布局疏密得当,绘画技艺精湛,画面光彩夺目、富丽堂皇,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北岳庙内碑碣林立,保存有北齐至清各代碑碣137通,其中最著名的有北齐邸珍碑、大魏王府君碑、唐张家祯碑、宋韩琦碑、元赵孟畋?兔髦煸?氨??谝欢ǔ潭壬洗?砹瞬煌?逼诘氖榉ㄒ帐跛?剑?俏夜?榉ㄒ帐醯恼淦罚?匝芯课夜?榉ㄒ帐蹙哂泻芨叩募壑怠</p> 唐北岳安天王之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