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十八先生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十八先生墓

分类:【传统文化】

十八先生指永历帝的18位随臣。清顺治三年秋,清兵入关南下,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建立永历王朝(史称“南明王朝”),调集李定国、孙可望抗击清军,自己却辗转奔命。1652年,孙可望派人将永历帝接到安龙,自己在贵阳修王府,置部封卿,铸造铜钱,欲夺王位。1653年冬,永历帝与吴贞毓、张福禄、全为国、林青阳、张镌等18位朝臣、内官密商,欲利用孙、李二人的矛盾,“召定国来护卫”,以遏制孙可望。不料,谋泄事败,孙可望迫使永历帝定18人“盗宝矫诏,欺君害良”之罪。于1654年4月8日,被处死在安龙城西北隅的天榜山下。明时立有“十八先生成仁处”的碑墓,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皆有碑刻。墓穴封土高2.5米,直径3米。墓前矗立一座4柱3门式石碑坊,共4米多高,坊顶上“岿然千古”、“成仁”、“取义”等字系贵州著名书法家陈恒安所书。坊幅工刻有云龙、狮子、花草等浮雕,雕工精致。墓后碑碣成林,刻有18先生死节事迹及绝命诗。拾级而上是石木结构的18先生祠,殿后建有多节亭,亭旁栏下为一 “忠泉”。亭右崖壁上题刻遍布,书法各异,墓地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县城西北隅天榜山麓。南明永历帝时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吴贞毓和张福禄、全为国、林青阳、张镌等18人合葬墓。清顺治九年(1652)、南明永历六年,张献忠旧部孙可望迎永历帝至安隆所(今安龙县)后,于贵阳建造王宫,阴谋篡位。永历帝与吴贞毓等密谋召李定国入朝护卫,事泄,孙可望逼永历帝杀吴贞毓等。顺治十一年四月八日,吴等18人被害于天榜山下。两年后,李定国入卫安龙,为其垒墓,后立碑建祠,并题刻“十八先生成仁处”。墓冢高2.5米,直径约5.5米,墓周以石砌护。墓前有四柱三门石牌坊,高约4米,上书“明十八先生墓”。墓地有围墙,大门入口处墓道前有中高侧低三门式石牌坊,高约7米。额书“岿然千古”四大字,两侧分别题刻“成仁”、“取义”。墓后有祠堂、忠泉、虚舟、多节亭和碑林、摩崖题刻,大多为清乾隆以来所书。其中最可珍贵者为吴贞毓被害时所作诗,有“贼臣未斩身先殉,留取忠魂复国仇”之句。

十八先生墓位于贵州安龙城西北隅的天榜山下的马场坝,这座古墓里埋葬着南明永历小王朝东阁大学士吴贞毓等18位朝臣、内官。这段300多年前的公案,历代史家有褒有贬,毁誉不一,但古迹一直为后人凭吊、评说。墓地现为贵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诗人余厚墉(字坚甫,湖南岳阳人)有《谒十八先生墓》诗。诗曰:

马场古墓漫相寻,凭吊孤忠感不禁。

逃窜误投边缴地,匡扶谁识老臣心!

外援不至机谋泄,内患难除党锢深。

明祚欲延天命去,甘为厉鬼殛强秦。

临行诗句藏衣带,浩气弥漫入太空。

当世岂无人逐鹿,伤心客地有安龙。

明知此事终难济,不忍君王守死穷。

读罢残碑重叹息,英魂犹拥夕阳红。

该诗形象地再现了300多年前发生在安龙的那一段令人酸鼻的历史。

清朝初年,清王朝已经建立了巩固的中央政权,但对于明朝遗老遗少,尤其是明王朝嫡派子孙来说,反清复明的梦想一天也没有中断。

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兵南下入关,唐王朱聿键政权宣告崩溃,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即继帝位,次年改元为永历,史称“南明王朝”。桂王调集拥有重兵,但各自拥兵自重,矛盾很深的两位将领孙可望(秦王)和李定国抗击南下清军。由于清军攻势强大,永历王朝处于颠沛流离之中,辗转奔命。清顺治九年(1652年),孙可望派人把永历帝从广西接到安隆所,改安隆所为安龙府,使南明永历王朝暂时安定下来。

此时,农民军内部的矛盾和永历王朝官僚集团的相互倾轧愈演愈烈。永历帝在安龙“宫室卑陋,服御粗恶”,他所住的文华殿常遭风吹雨打,窗壁颓坏。而孙可望在贵阳则仿宫室修葺秦王府,置六部九卿,铸“兴朝通宝”铜钱,大有取代永历帝之意。永历帝在安龙如坐危城,惴惴不安。他知道孙可望与李定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于是在1653年11月和随臣吴贞毓、张福禄、全为国、徐极、林青阳、张镌等十八学士密商,召李定国入卫护守安龙,以遏制孙可望,不慎泄密。孙可望诬以“盗宝矫诏,欺君害良”之罪名问斩。次年4月8日,十八人被押赴天榜山下处死。临刑前,这十八位官员神色不变,痛斥孙可望等朋比为奸。言罢,能作诗者各赋绝命诗以见其志,从容引颈就戮。十八位官员蒙难后,遗骸合葬于北关马场,史称“十八人之狱”。两年之后,李定国由广西至安龙护驾,为十八人垒墓。1658年,永历朝迁移跸昆明,朱由榔结束了在安龙为时五年的凄风苦雨岁月,为旌表吴贞毓等十八位朝臣、内官,永历帝遣使在天榜山下树碑(此碑于1980年修墓时始出土),亲题:“明十八先生成仁之处”。至此,“十八先生”之称便流传下来。乾隆六十年(1795年)建十八先生专祠,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张瑛重修十八先生墓、祠,并有张之洞所撰《吊十八先生文》,刻石列于墓旁,后被毁。

对十八先生的忠孝节烈虽多有争议,但他们激昂慷慨的绝命诗以及临难不苟、从容赴义的气度常为后人所敬仰,也引发文人墨客的思古幽情和苍凉感慨。清代名流赵翼和吴中蕃等人都有凭吊的诗文,赵翼在诗中写道:

衰朝党祸黄门狱,此辈清流白马津。

见说萧萧风雨夜,居人时听泣青?!

吴中蕃诗曰:

崎岖万里欲何求?一死难言事便休。

毅骨不归埋远岛,忠名犹在胜清流。

谁从衣带收遗句,我向荆榛识故丘。

拟禁采樵虽未得,且留几字待千秋。

现今的十八先生墓是多次修建的结果,修复后的十八先生墓,祠占地四千多平方米。墓园依山势逐级向上,墓前是一座高4米、宽6米的石牌坊,牌坊横眉正中刻有“岿然千古”四字,右刻“成仁”,左刻“取义”。坊上浮雕精美,雕工精细。青石牌坊掩映的苍松翠柏之中,显得十分庄严肃穆。牌坊后为十八先生合葬墓,封土高2.5米,直径3米,以细钻青石镶砌成圆形。墓前修小石坊一座,额题“明十八先生墓”。墓后碑碣石林,刻有十八先生死节事迹及绝命诗。

拾级而上,是石木结构的十八先生祠。正殿为歇山顶,东、西厢配殿为硬山顶。三幢仿古建筑风格庄重,与墓及石坊浑然一体,风格谐调。

殿后山麓下有六角小亭,名“多节亭”。亭下有石栏围护的小池,一泉从石罅中流出,泉水清冽,泉口石壁镌刻“忠泉”二字,亭后石壁中央,刻有光绪九年(1883年)兴义知府余云焕所书“十八先生成仁处”大字。两边石壁上布满了历代名人歌功颂德的题咏,山顶有崇祯时所建“三清殿”遗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4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