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临沂市东金雀山与银雀山之间。由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堂、陈列馆、烈士墓以及罗炳辉遗像亭等组成。1949年2月始建临沂烈士陵园。1986年10月,国务院批准,易名为华东烈士陵园。陵园正门南向,门额有舒同题写的“烈士陵园”4个字。纪念塔矗立在陵园中央,是五角灯塔式全石建筑,高47.5米,正面有毛泽东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字。正面镌刻着山东省人民政府建塔碑文,两边分别有刘少奇、朱德、陈毅、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塔的上部为一园亭,顶端饰巨型景泰蓝红五星。塔基为直径31米、高2.5米的平台。革命烈士纪念堂为双层宫殿式建筑,三面出厦,上覆褐色琉璃瓦,中间有一影壁,两面分别镌有周恩来、任弼时的题词,四壁刻有61813位烈士英名。烈士事迹陈列馆有陈毅、罗荣桓、粟裕、罗炳辉烈士生平。在纪念塔两边有罗炳辉、王麓水、常恩多、陈明和辛锐夫妇合葬墓,还有国际友人汉斯?希伯墓以及粟裕将军骨灰安放处。 在市区东南隅、沂河之滨,金雀、银雀二山之间。1950年7月1日落成,占地240亩。主体建筑“革命烈士纪念塔”高45米,巍然耸立在陵园中心。塔为五角灯塔式,塔顶筑亭,亭端置大红五星,底部为亭柱式,外有花岗岩石柱十根,内有塔心柱,镶嵌山东省人民政府所立石碑及中央领导人题词石刻,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军民团结战斗的浮雕。塔北为革命烈士纪念堂,堂内壁有周恩来、任弼时题词,壁上列61813位烈士姓名。塔南有罗炳辉(新四军第二副军长)、王麓水(山东解放军八师师长兼政委)、刘炎(新四军第一师政委)、张元寿(新四军二师五旅参谋长)及国际主义战士汉斯?希伯墓。 在临沂城区东南隅,地处沂河之滨,金雀、银雀二山之间,又统称临沂烈士陵园。1949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决定兴建,1952年落成,占地193300平方米。陵园内建有罗炳辉、王麓水、刘炎、张元寿及汉斯?希伯等著名烈士墓和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堂、陈列馆等建筑物十四座,形式各异,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庄严肃穆。革命战史陈列馆,以图表、照片和实物等大量资料介绍了30年代日照、苍山和沂水暴动的梗概;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和人民政权,及八路军 一 一五师挺进沂蒙山区与日伪军英勇作战,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辉煌业绩;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在鲁南、莱芜、孟良崮进行的著名战役概况。烈士事迹陈列馆、介绍了历次革命战争时期为国壮烈捐躯的25位著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已成为“褒扬先烈、教育后人”的重要基地之一,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