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卖梨膏糖小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卖梨膏糖小贩分类:【中国民俗】 梨膏糖制作的历史较悠久,据说唐朝名相魏徵因其母苦于久咳,而寻名医处方,老太太则嫌药汁苦而不愿喝。魏相见母嗜梨成癖,即生一计,将药汁和梨汁熬成梨膏糖。其母十分爱吃,咳嗽不久即治愈。后来竞相流传,成为一种有疗效的食品。上海制梨膏糖出售当为清咸丰年间老城隍庙前的朱品斋。据说,朱品斋是靠一首歌谣打开销路的:老板见庙前商贩云集,人流如潮,即采用现场生产的方法,一边操作,一边口唱歌谣,招徕顾客。歌词大意是:“一包冰屑吊梨膏,二用药味并重料;山(三)渣麦芽能消食,使(四)君子能打小囝痨;五和肉桂都用到,六用人参三七吊;七星炉内升炭火,八卦炉中吊梨膏;九制玫瑰均成品,十全大补共煎熬。”朱品斋现做现销方式和美食中独特的广告文化,赢得顾客的好评,生意越做越大。后来者竞相仿造,也影响到行贩中。行贩中卖梨膏糖的有两种,一为“小热昏”,大多在广场上演唱揽客,这里不赘述。一为苏北梨膏糖,大多为苏北人,身背糖箱,胸前挂一纸糊“风琴”,边“拉”边用苏北话唱:“呜呀呜哩哐呀,梨呀梨膏糖呀。老爹爹吃了吾的梨膏糖呀,一觉困到大天亮呀;老奶奶吃了吾的梨膏糖呀,耳不聋来眼不花呀……”歌词是唱社会各式人等,吃了梨膏糖有什么好处,不吃则有什么坏处之类。卖者视路人或弄内是什么样人等,即随便编唱,诙谐发噱,以此来推销商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